本报讯让肢障残疾人士重新拥有一双灵活的“手”、让盲人“看得见”眼前的障碍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批批智能产品诞生,并走进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10月24日下午,第二届国际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大赛颁奖暨中国声谷招商推介会举行。本次大赛中,一大批运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优秀项目涌现,其中包含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多个领域及场景,更有针对不同行业痛难点的智能解决方案。
【创新项目】
肢障残疾人士有一双“智能手”
项目:“智能仿生手”
对于肢障残疾人士来说,最渴望着能重新拥有一只能够行动自如的智能义肢手。在本次大赛上,获得企业组一等奖的“智能仿生手”就可以让这一渴望变成现实,帮助残疾人做到正常手能够做到的很多事情,例如吃饭、洗脸、刷牙、写字、提物、打字等等。
傲意科技负责人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男子因为在执行高压电线抢修任务时不幸失去双手,但日前在央视的《机智过人》舞台上,他用一双智能肌电仿生手,成功完成了叠水杯、用筷子夹取食物等动作。
“人工智能技术让他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了一双灵活自如的‘手’。”该负责人表示,这一款智能肌电仿生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将自己的肌电神经信号作为一个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训练,产生意图识别的模型再导回这只“手”里,最终让这只“手”能够像正常手一样受意识控制。
“目前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公司在做仿生义肢,但价格昂贵让很多肢障人士无法承担。”该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打造一款“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产业。
让盲人“看见”眼前障碍物
项目:“盲人智能导航眼镜”
戴上一副“特殊”的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视力障碍人士越过眼前的障碍物。在本次大赛上,一款名为“盲人智能导航眼镜”获得创客组优胜奖。
“在眼镜上装有两个摄像头,可以探测前方3米之内的障碍物,并通过语音技术,提醒使用者注意绕行。”合肥智企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程朗介绍,盲人智能导航眼镜是基于中国科大的视频解析技术和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将高清视频解析技术和语音实时播报技术进行融合的创新产品。
“目前,该款产品已在试生产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投入市场。”程朗介绍,这是第一代产品,下一步还将对该产品不断优化,相信随着5G技术的运用,产品可以为视力残疾、眼部疾病以及存在视力障碍的人士,提供出行、阅读和听力等方面的帮助,为视觉缺陷人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提供方便。
【大赛情况】
多行业“痛难点”有了智能解决方案
本次大赛由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大赛分为企业组和创客组两个组别,面向全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团队或个人,约有500个国内外企业与团队报名参赛。
记者了解到,本次参赛项目充分体现了创新性,一大批运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优秀项目涌现,其中包含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家庭等多个领域及场景,更有许多是针对不同行业痛难点的智能解决方案。
“本次大赛是为进一步加快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者的交流与落地,加快建设中国声谷。”中国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报名,支持更多优质项目发展,本届大赛资金奖励大幅增加。其中,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人民币,二等奖奖励25万元人民币,三等奖奖励10万元人民币。除了资金奖励,获奖产品还可入驻中国声谷,享受中国声谷专项政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若干政策》支持。
“我们将继续帮助、扶持一批优秀的项目、创业团队,推动人工智能前沿科学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该负责人表示。
黄思云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公开征求意见结束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