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为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助餐工程”建设,区民政局积极发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作风,集中层层精力,横向梳理、纵向对比,大力整合现有社区养老资源,合理规划布局老年人助餐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采取“中央厨房+集体配送餐+小区助餐点+配送入户”的方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多措并举推动助餐工程高质量全方位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并运营社区助餐服务机构46个,其中社区食堂15个,助餐点31个。
领导重视,紧抓一个目标。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结合民生工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召开了全区养老服务工作专题推进会,深入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将该项工作纳入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思想认识,多次在全区民政月工作调度会、区民政局周工作例会上,重点强调“助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晰年度目标任务,全面部署督促“助餐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主要负责人首要督导、分管负责人项目负责制,紧抓助餐工作不放松,要求街镇开发区加快推进2019年助餐服务机构规划选址、改造建设、运营管理,做到层层落实,全力完成80%的年度覆盖目标。
方案先行,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先后印发《瑶海区社区居家养老“助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瑶民〔2018〕53号)《关于做好2019年居家和社区养老“助餐工程”建设的通知》(瑶民〔2019〕23号),制定《瑶海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分解表》《瑶海区居家和社区养老“助餐工程”验收标准》,逐条逐项加以指导,要求街镇开发区全面详细梳理,合理规划助餐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严格经营资质审查,规范运营管理,完善就餐记录和送餐手续,加强“助餐工程”安全监管,确保验收达标。
部门联动,强化安全监管。积极主动,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要求在建设前就选址、建设标准、运营商承接资质方面,与同级市场监督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寻求指导意见,确保验收合格。采取执法检查、日常巡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切实加强“助餐工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多次联合区市监局深入社区,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对“助餐工程”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预验收,依据《合肥市社区老年食堂食品安全和管理服务规范(试行)》和《验收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分类指导,对选址不合理、面积不达标、硬件设施不到位、名称标识不规范、制度未上墙以及运营服务不规范的,要求限期整改。通过制定2019年养老服务目标考核细则,实行一票否决,全面强化督导,全力攻坚克难。
主动链接,引入优势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对接品牌餐饮企业意向单位,开展已建社区食堂和助餐点针对性调研,了解辖区老年人年龄结构、饮食习惯和实际需求,合力谋划,研究分析社会化运营管理思路和助餐模式,力求实现有效整合,扩大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覆盖面,满足老年人就餐多样性、专业化需求,争取做到供餐放心、就餐便利、配餐专业、服务满意,不断提升全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支持社会连锁餐饮企业社区门店设置老年助餐专区或参与老人餐配送,支持社区养老机构或驻区单位食堂等将内部优质餐饮服务向周边社区延伸。
创新宣传,注重营造氛围。建立宣传联动机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信等渠道加大典型宣传,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助餐工程”优化发展,提高老年人助餐服务知晓率。建立“瑶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扩大宣传阵地。香港卫视《香江唱皖》栏目专题报道《瑶海区:“老有好养”描画幸福“夕阳红”》,合肥电视台采访报道七里站街道恒通社区食堂、和平路街道大食堂等优秀助餐服务机构,满足了辖区老人的助餐服务需求,把政府的关怀政策直接送到“家门口”。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继续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助餐工程”工作,搭建布局合理、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精准服务、共建共享的“15分钟助餐”服务网络,确保有需要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助餐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通讯员崔星宇)
新闻推荐
待在家中,狗吠声声不息,让人难以清静;乘坐电梯,邻家小狗莫名其妙大叫,被吓得不轻;走出家门迈开腿,一不留神踩到狗粪,自认倒霉;小区...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