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方向。目前,合肥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新起点,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因此,合肥要赢得未来发展,站稳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型创新中心城市地位,就必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合肥制造向合肥创造、合肥速度向合肥质量的转变。
聚焦前沿技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合肥要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产业创新创业技术与服务生态系统,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引导合肥制造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升级。一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建设。三是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未来网络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争取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
聚焦产业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沿产业链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位置。一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二是打造智能制造高地,增强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四是支持高成长性产业发展。依托合肥现有产业基础,以增强智能性、创新性、民生性、开放性为重要发展导向,促进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云计算和软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等高成长性产业发展。
聚焦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水平跃升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优势。加强顶层设计,重点扶持战略新兴产业链,发展一批优势产业链,形成产业链新优势。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占领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力度,打造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新型显示产业聚集区和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同时加强产业协调发展。以优势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为龙头,引导本土“专、精、特、优”中小企业为集群的“链”主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实现规模效益、档次、水平上的新突破。
聚焦引培机制,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制造业的优化升级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尤其需要各方面具有综合知识背景、交叉技术技能、产品化与工程化开发经验、产业运作经验、团队融合能力等素质的人才。一是积极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二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人才加速集聚、有序流动的局面。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健全、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体制改革,构建制度环境体系
改革应遵循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为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提供理念支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营造制造业优化升级的良好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规范审批事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体系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二是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创新双向开放机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加速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向国际化转型。
安徽省社科院 程惠英
(本文为2019年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课题编号:HFSKYY201901)
新闻推荐
合工大高效有序推进雨污水排水管网改造 行动快!决心大!效率高!
为期20天的南淝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现已进行到一半。本次行动中,专项检查组白天深入相关县区、开发区进行实...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