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有一个装点成学堂模样的书屋,厅堂正上方刻着“孔子学堂”,这里就是方必柱给孩子们义务上课的地方。7年来为社区孩子们义务讲课320期,他的坚守与付出让他成为孩子们口中亲切的“爷爷老师”。在刚刚落幕的“瑶海好人”表彰活动中,方必柱被评为“瑶海好人”。拿到沉甸甸的奖杯,这位82岁的老人不禁感慨,只要孩子们需要他,他就要把“孔子学堂”的课一直上下去。
八旬老人7年义务讲学320期
琅琅读书声声声入耳,在凤阳一村社区一楼,《百家姓》《道德经》《品三国》,还有传统的“四书”“五经”,都是这个“孔子学堂”里时常拿来翻阅的书籍。“学、俭、孝、尊、礼”是这个学堂的学生们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学堂的老师便是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方必柱。
这已经是他上课的第七个年头了。早在2012年,方必柱就开始在这里义务为孩子们讲学。2012年的“六一”儿童节,方必柱老人无意中听说社区正在办儿童节活动,便萌生了义务教学的想法。
“社区的领导对我的想法都很支持,我们在一起筹办了社区的‘道德讲堂’,一直到第173期的时候,改名为‘孔子学堂’。”老人说道。
凤阳一村社区工作人员透露,这个学堂设立已有7年多的时间,而方老在这个学堂给孩子们讲课一讲就是7年。每周一节课,至今已有320期。讲课的内容从最开始的“四书”到《道德经》《三字经》,从《品三国》到《百家姓》,还有历史名人传记、时事政治等。
被评为“好人”,要把课一直上下去
方必柱原是合肥市木器厂一名普通退休人员。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从小就要承担家庭的重担,读书机会很少。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拿起书本学习。1954年,方必柱被邀请去夜校教书。1958年,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他还被当地工会邀请做宣传员。
“小的时候,我的长辈就特别关爱我,我深受影响。”尽管退休多年,但是方必柱心中始终挂念着下一代的教育。“我经常给孩子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人好事,讲我党艰苦奋斗的历史。”方老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做备课笔记,“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我希望能在课外,教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经常给孩子们讲好人好事,方必柱没有想到,自己的“善举”也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今年中秋节期间,他收到区文明办的邀请,被评为“瑶海好人”,并接受了表彰。
“我没有想到退休多年,自己还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方老说,只要孩子们需要他,他就要把课一直上下去。
(通讯员张梦怡郑鹤鸣)
新闻推荐
星报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从自身做起。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为引导小朋友认识粮食,了解粮食的珍贵,10月16日,合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