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由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所研发的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通过安徽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志着脆秆水稻完成了从实验室材料到生产应用品种的大步跨越。
脆秆水稻顾名思义是水稻秸秆变得易折断、韧性丧失,从而使得秸秆在收割时易破碎,减少秸秆焚烧。10月20日,记者跟随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所来到六安试验示范区进行现场收割,现场测产。在田间地头,专家实际测产的结果表明,科辐粳7号实际收割测产为639.2公斤,作为对照的普通品种产量为613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3%。实现了产量和秸秆利用的兼顾。
据了解,脆秆水稻“科辐粳7号”目前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是目前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脆秆水稻品种。脆秆水稻品种的应用不仅能够带来粮食的丰收,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秸秆利用的难题,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可以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当日,特优质水稻品种“科辐粳9号”和氮高效籼粳交新品种“中禾优1号 ”两个水稻品种也参与了现场测产,显示了国产大米不俗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科院技术生物所研究员团队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开展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新型控失肥的研发,通过品种、肥料以及配套技术的统筹应用,多方位、多渠道增加农业的生产效益,为科技扶贫提供产品支撑,推动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王天昊 贺晓航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牛国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气象部门获悉,未来一周,合肥市以多云天气为主。25~27日合肥市将迎来又一波冷空气,届时气温将下降3~5...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