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9月6日下午,合肥市政协“智慧医院建设”对口协商会议在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合肥市卫健委了解到,预计今年11月底前,将实现“电子健康码”应用的全覆盖,建成后可以实现全市医院就诊“一码通”,改变以往就诊信息不通,患者要到市内各家医院多卡注册、持有以及缴费、取药的烦恼。
11月底前实现电子健康码应用全覆盖,全市医院就诊“一码通”
“信息化建设好比为医院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不仅方便患者就医,也为智慧医院的监管、运营决策提供了分析数据,让医院的服务更加精细化。” 会上,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王节汇报了《关于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市智慧医院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报告,合肥市自2017年正式启动居民电子健康卡建设方案编制,目前,已经建立300万人以上的合肥市全员人口健康医疗数据库,完成了全市电子病历数据采集的任务。
从今年9月1日起,合肥电子健康码正式上线,这也意味着合肥市医疗卫生服务从此进行“电子健康码时代”。
“依托电子健康卡平台,将健康医疗便民服务的各项功能,整合到’健康合肥’APP中,让居民健康医疗服务实现手机’一机搞定’、’一码通用’。”王节表示,今后,居民可以通过“健康合肥”手机APP,完成市属各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预约就诊、远程健康管理,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交换和共享力度,方便群众就医问诊。
根据合肥市卫健委的规划,预计今年11月底前,实现电子健康码应用全覆盖,建成后可以实现全市医院就诊“一码通”,改变以往就诊信息不通,到市内各家医院多卡注册、持有以及缴费、取药等各方面的烦恼。
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四县一市县级医院和全市98家乡镇卫生院的电子健康码项目建设,届时,合肥市将在全国率先实现省会城市电子健康码的应用“全覆盖”。
信息平台未打通,导致大医院专家在社区没法用药
“和全国一样,目前合肥市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滞后,没有形成一盘棋的局面。”会上,合肥市政协常委程玉霞就全市智慧医院的建设提出多项意见。
她举例,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与包括市局医院在内的综合型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坐诊、基层医疗机构将病人上转到上级医院。但是,由于没有市、区级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撑,也缺少医保、药品和收费政策的支持,导致大医院专家在社区没办法用药、而从基层转诊的病人需要到大医院重新进行挂号就诊的现象。
“另外,对于医改要求的大医院将部分专家号源预留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做法,也没办法实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医联体的工作效率,也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
对此,程玉霞建议,要加强市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可先期在医联体内实现慢性病信息共享和双向转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的无缝对接;并逐步延伸处方、远程会诊、药品配送等功能。
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
“智慧医院是一个新词,它涵盖了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管理、移动治疗、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方面,甚至是应该要贯通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环节,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合肥市卫健委副主任杨之煜表示,“智慧医院”应该是要与区域全面健康信息平台互联,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他介绍,从2016年起,合肥市就全力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比如,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出讯飞门诊语音电子病历系统;2017年9月,合肥市滨湖智慧医院挂牌成立;2018年,选择庐阳区开展“智医助理”的项目试点……“当然,在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信息系统基础薄弱、标准不统一、信息系统条块分割、数据难以共享和应用等难题,制约着医疗机构的发展。”
对于合肥市智慧医院的未来规划,市卫健委也给出了多项“时间表”。
比如,今年10月,将完成电子健康卡的基本部署和健康合肥APP建设,在市属各医疗机构普及电子健康卡的应用,并取消实体卡。
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功能,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腿。到2020年,计划全市统计开展远程医疗项目,包括远程影响、远程会诊等项目,促进远程医院的开花结果。晨报记者 刘梅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4日上午,巢湖法院设在巢湖半岛的生态环境与旅游巡回法庭敲响“第一槌”。被告人汤某因犯非法采矿罪被当庭判...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