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徐奥萍)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合肥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8月28日,记者从合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合肥市将土地整治由自然资源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政府牵头、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已连续20年实现全市建设用地项目的占补平衡。
记者了解到,自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合肥全市实施通过验收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6320个,建设总规模165.72万亩,新增耕地51.65万亩(其中可用于占补平衡36.29万亩)。
合肥积极推动建设项目占补平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全市共实施县级补充耕地项目5800个,新增耕地31.84万亩;国家、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22个,建设规模24.02万亩;市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167个,建设规模94.48万亩。全市上报审批增减挂钩项目305个批次,省政府已批准实施260个批次。“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52万亩,实际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254.53万亩,“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92.45万亩,已建设完成通过验收和网上报备24个项目14.50万亩。
城乡发展并肩前行。据悉,合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获得补充耕地指标50多万亩,保障了重大重点项目及时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同时还增减挂钩结余指标8万亩调剂到城区使用,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保证了农民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需求,解决了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总量不足的现实情况。
让农业有奔头、乡村有活力。近年来,合肥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整治后的耕地质量普遍提高0.3-0.5个等级,小田变大田,项目区内道路相通,沟渠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变得优美。合肥的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实改善,原先布局松散乱、农民出行难、人居环境差、生活条件低的旧村庄被拆并,取而代之的是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新社区。
新闻推荐
八月中旬一个炎热的下午,在肥西名邦阅读空间举办一场许冬林新书分享签售活动。在比天气还“热"的现场,有省...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