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条件不好,只能逢年过节吃顿荤,现在生活好了,收入水平提高了,餐桌上顿顿都有肉,还能趁着退休时光到外面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风光。”谈及自己几十年来生活的变化,84岁的市民陶定文感触颇深。
对于百姓来说,“钱袋子”越鼓,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越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陶定文和老朋友们在一起时常聊的就是收入和生活的变化。70年来,合肥居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资收入“节节高”
8月28日下午,庐阳区双岗街道合肥八一生活区内,陶定文正在和老朋友们打牌聊天。说起合肥70年来收入的变化,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50年代,自己作为八一齿轮厂的工人,一个月只有9元钱的工资;60年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凭票购买粮、油、面、布等生活物品,尽管精打细算,还是比较拮据。
上世纪60年代末期,成家后的陶定文每月工资涨到了40元,但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那时候的工资主要都花在生活开支上,根本结余不下来钱。”陶定文说。
上世纪80年代,黑白电视机开始流行起来。“当时一家有一台收音机就很了不起了,邻居们经常聚在一起听刘兰芳讲评书。”陶定文和妻子准备攒钱买一台电视机,结果攒了一年多才省下几百元,买了一台电视机回家。“这台电视机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大件’,印象很深刻!”陶定文说。(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8日上午,2019中国智慧社区工作交流会在包河区方兴社区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孙丽芳,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