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教育,不设“房” 让所有孩子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8-22 10:09   https://www.yybnet.net/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学区房闹心时。

学区房适龄家庭绕不过的坎

“你帮我算算,我原来瑶海区北一环上一小区122平米的房子,70万元卖掉,再拿100万买的庐阳区一单位宿舍80平米的老房子,这个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光装修就花了20多万。也就是说这么一折腾,多花50万,房子却缩了将近50平米。”一提起这个学区房,张先生就叫屈,“其实原来小区的小学也不错,但更想上庐阳区的名校啊!”为了给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张先生只得忍痛把已经住了多年的大房子卖了。

庐阳区的这家单位宿舍是老小区,又位于老城区,生活诸多不便,“单是停车就让人头疼,下班回来后小区周边转三四圈找不到停车位是常态。”大房子换小屋子,生活便利变出行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张先生无奈地说,“还不是为了孩子吗?这样一来,孩子的小学、中学就再不用烦神了。”

“女儿开学二年级了,目前的学区一般,我想初中的时候给她换个好点的,比如政务区或者滨湖的学校。”家住高新区习友路和香樟大道交口附近一个小区的石女士提前五年做准备,可谓未雨绸缪了。“孟母都还三迁,给孩子选个好的学区自然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石女士当初在习友路沿线买房子时还没有考虑到孩子上学,等孩子到了上学年纪才发现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学校环境、办学质量、师资配备、接送距离等。

“当初条件不允许,只能将就着在这里上学了。现在手头宽裕些,还是想着给孩子换个好学校。”石女士和家人在滨湖和政务区多个名校周边物色房子,“我们对这个房子面积、品质之类没什么要求,只要在学区内就可以,估计最终也花不了太多钱。”她说。

学区房,对有上学孩子的家庭来说,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你买或者不买,它都在那里。

“虽然义务教育规定所有孩子都有学上,但好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区别太大了。赵薇演的《虎妈猫爸》中为了让女儿上重点小学,把自家的高档小区大房子换成了学区内的老楼房,宁愿负债累累,也要为孩子争取学区房——这就是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在市属重点高中当老师的张女士说,学区房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成绩上的本质提升,但家长对教育的无力感一般只能通过学区房来找到一些安慰。

学区房教育附属物,也是房产衍生品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缩小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部门开始实施“就近入学”政策。

“‘就近入学’本来是为了教育公平,却造成了新的不公平。你家附近有好学校,你就赚了,如果没有好学校,你怎么办?”2018年置业东二环和长江路交口的苗女士原来在老家亳州农村学校当老师,为了让孩子在合肥上学,辞职过来陪读。“我老家的学校,每年考不出来几个孩子,只好把孩子送来合肥上学了。”作为家长,谁不想自己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没生在好学区的家庭,就只能通过购买学区房来解决先天不足。

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学区房恰恰把这三个环境同时兼顾:好学区房所在学校有素质较高的生源、好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选择好学区房的家庭比较重视孩子教育,能提供更优越的生活和教育条件;而好学区房所在社区一定程度上对人群进行了筛选,可以让孩子远离不利成长的人和事。

学区房本来是为了孩子上学,是教育的附属物,可在资本市场面前,它又增加了新属性——变身为投资品。

商品房初期,并没有“学区房”这个说法,是房产商和中介看到房子与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带来更丰厚的利益后,于是开发出“学区房”这一概念,在楼盘广告上打着“学区房”的旗号来吸引购房者。潘先生多年从事房产研究,对学区房有着自己的看法:“城市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刚需又让其供不应求。”

学区房教育的伪命题,更是痛点

现如今,不论是合肥这样的二三线城市,还是北上广深,学区房都是避不开的热点。合肥市教育局局长王杰才认为,实际上学区房对于教育来说是个伪命题,教育跟房子之间没有什么内在联系,但学区房问题却切切实实是教育的痛点,“折射出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现状。”

不要说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教育资源上的巨大落差,就算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教育资源的分布也不尽合理。包河区教体局局长蒋永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区有的学校学区内还招不满,而有的学校扩招都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合肥向特大型城市迈进,大量外来人口源源涌入,原有学校无法迅速扩大招生规模,在政策确定的学区内,需入学的生源会远远超过学校的承载能力,包括庐阳、蜀山、包河、瑶海在内的合肥主城几个区已经感受到这波冲击浪潮,“报名人数比去年有大幅提升,有的区增加了二十多个百分点,新生人数连连突破班级容量。”

如何破解学区房困局,摆到了教育部门面前。

面对这样困局,记者了解到北京等城市已经开始了新探索。如“多校划片”政策,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小学初中。有报道说,北京实行多校划片后,海淀区清河附近一套报价1500万的二手学区房在2019年初成交价格已经下调到1000万出头;还有“六年一学位”政策:一套住房地址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机会。而苏州今年更是在热门区域推行“九年一学位”。这样一来,学区房的流动性就下降了,也减少了炒作的可能。

但其实,学区房困局,不是“房”困局,而是“学区”困局,是教育资源配置困局。

要解决这个所谓困局,合肥市教育界的专家们表示,学习发达城市成功经验是捷径,不过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个好学校。“加快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努力扩大学位供给;集团化办学,优质资源共享;加快名师、校长交流;优化学校布局结构;优化考评机制;加强薄弱学校扶持力度……”

过去,需要全社会集中资源快速培养人才,而现在,发力点应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此,教育专家们的呼声高度一致,“要让所有孩子都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汪静婷 徐子健

新闻链接

学区房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教育资源垄断导致阶层固化的结果,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阻碍。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的“就近入学”,现在却成了最不公平的方式。“就近入学”政策颁布以来,不少家庭为了替子女选择理想的学校,到重点学校、名校所在社区购置房产,或者把原有的房产置换到这一社区,如果家长买了学区房,他的孩子就可以上重点小学。

(来源:百度百科)

新闻推荐

南新庄社区 重温红色历史 歌颂我的祖国

重温红色历史歌颂我的祖国8月9日下午,南新庄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暨建国70周年爱国...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教育,不设“房” 让所有孩子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