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郭超
小时候,非常喜欢一部电视剧叫《大明宫词》。有别于传统的古装剧,这部电视剧的画面清丽优美,晓风过处,衣袂飘飞,主人公们都好像衣带当风的仙子从画中走来。对白设计也让人耳目一新。除了上述的优点,在这部剧中,贯穿全剧的三段皮影戏,也让人印象深刻。剧中皮影戏优美的台词,让我对这种影子戏产生了兴趣。好奇心的驱使,让我总想深入了解一下这种古老的文化。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以兽皮刻制的人物隔着灯光亮布演戏得名。据《汉书》记载,皮影戏距今有2000年的历史,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甚至传至西亚和欧洲。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戏的戏台非常简单,不到2平方米的白布后,只有6平方米大小的后台。一般需要两三个演员操纵皮影。观众对幕后的兴趣甚至更大,整个表演过程中,不断有人掀起围帘好奇地往里看。
虽说“狂”和“野”是皮影戏的特点,但唱词却并不粗俗。间或有“天空飞来一排古雁”这样的句子;故事亦旖旎,譬如《白蛇传》;也会教人辨忠奸、知善恶,如《三打白骨精》等。皮影戏故事中,出现了各种古典文学作品描写过的奇禽异兽。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对于神灵未知的敬畏,对于善恶忠奸的取舍,尽在皮影戏中。
在娱乐形式极大丰富的时代,皮影戏的观众日益减少,演出市场逐渐萎缩。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更替而改变,等待它的一定是繁华褪尽后的消亡。因此,拯救非遗皮影戏,保护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门艺术,而更多的是遗弃一种文明、智慧和财富。而如何保护皮影戏,有人觉得,旧时缓慢的节奏和艰涩难懂的唱腔,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文化氛围和审美需求,像皮影戏这样的古老艺术,必须先继承后改革。
《皮影中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AR图画故事书,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中产生的。这套书中包含着最经典的中国皮影戏故事,有《哪吒闹海》这样的神话传说,也有《武松打虎》这样的历史故事,还有《猴子捞月》这样的童话寓言。书中呈现的1000个手工影人,均来自于皮影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向东先生的刻绘和收藏,通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极具收藏价值。不仅如此,这套书还突破了传统纸质书的窠臼,融合了AR技术,通过拍摄修图配文,编辑加工,使影人从幕布走向图书;通过AR技术,影人又从图书走进手机、iPad,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这套书的出版,是对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最大限度的展示和保护,也是结合融合媒体技术的大胆创新,为业内首创。
希望皮影戏可以真正走到孩子们的内心,给孩子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
新闻推荐
家访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家访的过程,有利于老师们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而为每个孩子寻找更适合的教育...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