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一所高校的15年垃圾分类探索

来源:安徽日报 2019-07-12 06:43   https://www.yybnet.net/

住建部明确将合肥市列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之一,这意味着合肥也将加快垃圾分类的步伐。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答题”。

而在安徽省,有一所高校早在15年前,“垃圾分类”的观念尚未家喻户晓时,就已经悄然开始在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上进行探索,并一直坚持至今,这就是合肥学院环境工程团队。15年来,前赴后继的团队成员们从实验室到社区,从垃圾填埋场再回到实验室……如此循环往复,不仅打磨出一套居民认可度较高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还积累出一系列合肥市垃圾处理的重要参数,并为安徽省其他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2003年,合肥学院蔡敬民等5名教授和德国、奥地利、泰国等地的学者一起,成功申报了“欧盟亚洲链项目”下的《可持续资源管理技术和学科建设》课题研究,将发达国家在可持续资源管理方面先进理念和技术传输回国内。“这项跨国界的科研活动,成为我们行动的前奏。”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时任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教师金杰回顾说。“那个时候,合肥市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450万了,垃圾日产量逐日增多。”从2005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正式把研究方向投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

“提到垃圾,大家第一反应往往是废品。其实,垃圾不等同于废品,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科研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这些错放的资源正确归位。”金杰说。垃圾分类越细,资源可利用率越高。但是如何让居民接受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于是,研究团队深入街道社区和单位,先后在合肥市中电38所宿舍区等居民区内开展了城市垃圾分类试点。“一开始实施的分类非常细。实践之后,我们收集了民众反馈意见,又结合终端处理条件,对分类做出调整。”金杰说,垃圾分类刚开始推进的每一步并不是很顺利,但也正是这些不断暴露出来的矛盾,让研究更加深入、细致。

去年,合肥学院与合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凭借《城乡垃圾智能管理及能源化技术应用》这一项目获得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该项目以居民生活垃圾管理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垃圾智能管理与决策平台;为解决垃圾清运过程的共性难题,开发出智能深埋垃圾桶、智能压缩中转站、加载通讯的车辆等设备,引入传感视频监控、GPS、GIS、RFID技术,构建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垃圾清运系统;对原厂炉排炉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固定子排和滑动子排尺寸改进和间隙调整,以提高垃圾燃烧效率;依据垃圾档案,开发城市既有填埋场碎石导排过滤除湿收集系统,实现填埋气高效回收,并实现碳交易。研究成果形成了垃圾能源化利用为导向的智能管理模式,环境经济效益显著。

“让超级菌种助力厨余垃圾变有机肥”

垃圾不仅要分类清楚,还要有效处理。据悉,合肥市自2017年以来,开始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探索了“四分法”智能投放垃圾桶、“支付宝+垃圾分类”“餐厨垃圾资源利用站”等多种垃圾分类回收方式,参与市民达到19.7万户。其中,让餐厨废弃物变身有机肥的“餐厨垃圾资源利用站”,能高效运转离不开合肥学院研制的超级菌种。

统计显示,我国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大致为37%至62%,2010年至今餐厨垃圾产生量一直在稳步增长。如何有效处置餐厨垃圾一直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难点。传统的好氧堆肥处理餐厨垃圾,缺点显而易见:堆肥前期有升温期、后期有降温期,且高温期优势的嗜热菌数量少、不足够耐受高温,处理速度极慢。“如果能让嗜热高温菌始终占据优势,利用其生长快速快、几分钟繁殖一代的优点,即可最快实现对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基于这一设想,合肥学院环境工程团队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于“餐厨垃圾生物快速处理的有益菌种筛选及其工程化应用技术研发”,最终培养出了这种超级菌种,在厨余处理上大显身手。“它是一种选择性筛选极端嗜热菌,能够快速筛选到目标,可以把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快速降解和腐熟,从而缩短餐厨垃圾处理时间、降低时间成本和占地成本。”金杰介绍说。

除此之外,合肥学院还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在垃圾处理上合力创新。2011年,合肥学院与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借鉴德国经验技术,不仅帮助合肥热电集团解决了污泥掺炼技术问题,更打造了集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工业企业废水处理等工程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据悉,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建的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已获国家环境检测能力资质认定,并成为合肥市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首批试点企业、合肥市2012年“创新型企业”。

“把环保科普做细做实”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表示,一直以来,垃圾分类回收被认为科技含量很低,从事垃圾分类研究是一件出不了大成果的“小事”;但是对于应用型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把这样的“小事”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同样是顶天立地的“大事”。早在2005年,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共建的合肥学院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就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环保领域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该中心先后主持召开7届亚欧环境技术转化国际会议。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参与安徽省及合肥市环境工程和技术方面研究,通过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共同承担DAAD资助项目“可持续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培训”等培养了一批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的团队,前瞻性地将德国经验搬进了国门,并通过深入社区、企业,带动了合肥市整体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推广。

在实践中,科研团队意识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对于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尤其重要。作为最早参与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研究的团队成员之一,该校吴克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德国生活垃圾回收率已达到近90%,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国民生活习惯中。因此,加大环保科普力度,早日让民众接受垃圾分类的观念,掌握相关知识,也是合肥学院环保志愿者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师生相继开始与合肥市城市管理局、合肥市蜀山区城市管理局、合肥市环境工程研究院共同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宣传普及工作。“合肥市天鹅湖畔小区是我们后来新增的一个试点小区,团队成员在该小区发放了千余份资料,并且结合多媒体展示,不间断科普宣传讲解干湿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经过一个夏季的努力,有效提高了该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与居民参与率。”金杰说。经过长期测定研究垃圾成分、理化性质、热值等数据,并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普及、民众的心理、科研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团队终于初步确定了在合肥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可行性。团队还针对国内城市垃圾的特点,提出了干湿分离分类法,实现了分类模式、垃圾动态数据库、物流运输、餐厨垃圾处理、垃圾堆肥、垃圾焚烧等系列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应用。

新闻推荐

以生命共同体理念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凌云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

本报讯7月11日上午,市长凌云在市政务中心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审议...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所高校的15年垃圾分类探索)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