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斐 本报通讯员合公新
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诈骗已不是新招,但是随着骗术的升级,仍旧有人上当受骗。近期,合肥警方接到多起类似诈骗报警,被害人多为90后青年,不少人自己账户里钱被骗光后,还在骗子的诱惑下,通过各类网贷平台借钱汇款。7月4日,合肥警方发布预警信息,揭秘此类骗局的骗术。
网贷26万汇给诈骗分子
今年6月15日23时许,合肥市民唐女士报案称,其于6月13日16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安徽省通讯管理局的,告诉唐女士涉嫌违规发送中奖信息、洗黑钱,目前案件归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刑侦队处理。随后将电话转接,一个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民警宋杰的人给了唐女士一个QQ,让其登录,并在该QQ内向她发送了逮捕证、宋杰本人头像的警官证、刑事拘捕令等。之后,宋杰称刑侦队“韩队长”要和她说话,在QQ语音通话中,“韩队长”叮嘱唐女士不要和任何人泄露这件事情,否则所有资金、房产、车辆都会冻结。
唐女士听信了韩队长的话,按照对方讲的进行操作,先后两笔通过ATM机现金转账方式,向对方所给的账户打了9900元和8100元。之后,“韩队长”命令唐女士开个房间协助调查,不能回家。唐女士就在马鞍山路附近某宾馆开了一个房间,在房间里面,“韩队长”一步步引导唐女士不停下载各类网贷平台,并从这些平台上总共借款260000元。之后,她将这些钱通过转账等方式尽数支付给对方。
揭秘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段
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获悉,近期合肥冒充“公检法”诈骗多发,“去年全年共发案25起,今年上半年已经发案69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4月份以后发生的。”
虽然骗子手段升级,但是此类冒充“公检法”诈骗都有着大体相同的套路:首先骗子先冒充通讯管理局等单位人员,虚构被害人办理的手机号码违规发送中奖信息或者银行卡号涉及洗黑钱犯罪,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等到被害人辩解时,骗子通过跟其核对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强行“坐实”杜撰的案件和被害人有关联,并声称可以给被害人转接某某公安局电话,被害人觉得对方对其信息很了解,比较容易相信骗子说的话。
作案过程中,骗子会让被害人到僻静的地方接电话,并以“国家机密”为由,不准其告诉亲友,其实是怕被害人亲友提醒那是骗子,从而方便对被害人进行洗脑。
诈骗过程中,骗子会让被害人加QQ进行联系,并发送PS警官证照片,进一步博取其信任。骗子感觉被害人完全相信时,以要验证账户资金为由,要求被害人将银行卡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或者让其将钱转到一个银行卡,并发送木马病毒网址链接,让被害人填写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对其资金进行盗刷。
冒充“公检法”诈骗盯上90后
由于公安机关持续不断加大打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力度,骗子们也在不断升级换代骗术。“过去冒充‘公检法’诈骗的被害人多是老年人,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是90后的年轻人。”民警告诉记者,在对今年上半年发生的69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梳理中发现,其中52起受害人是90后,80后为7起。年轻人社会阅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上当受骗。不仅如此,骗子更是针对年轻人熟悉网络的特点,通过种种诱骗之术,引导其在各种借款APP借款,然后要求其转账或盗刷其银行卡。
除此之外,“升级”后的骗术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骗子为进一步对被害人进行洗脑,往往在电话或者网络聊天过程中,以录音笔录不能被打扰为由,让受害人设置手机呼叫转移,并退出微信登录,让预警拦截民警跟被害人联系不上。
针对高发的诈骗警情,合肥警方及时发布预警提示,提醒广大市民牢记“四个一律”,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1、公安机关不会在电话里办案的,在电话里说身份证在外地办理的手机卡或者银行卡涉及洗钱等违法犯罪的,一律是骗子;
2、电话里询问周围有没有人,要求到僻静地方接电话的或者说这是国家机密,不能告诉任何人的,一律是骗子;
3、要求验证银行卡资金的,一律是骗子;
4、国家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也没有所谓的“资金托管中心”,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律是骗子。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电(记者程士华)为有效治理房产中介乱象,加强房产中介信用管理,合肥市房产中介行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近日正式上线运...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