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推出黄梅戏历史上首个小剧场剧目《玉天仙》。一时间,《玉天仙》出国门、拿大奖,毫无争议地“火”了。现在,第二部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也即将试演。
小剧场黄梅戏,这是一块黄梅戏传承与创新的试验田,这是一条黄梅戏没有走过的路,还将越走越远
小剧场闯市场、拿大奖
一根粗麻绳,围出一方天地;6个乐队成员坐在舞台上,伴奏的同时还要帮腔;除了男女主演,舞台上的4个配角,串起了屠夫、媒婆和七嘴、八舌众多角色……
2018年,一部《玉天仙》横空出世,以黄梅戏历史上第一部小剧场作品的形式将朱买臣休妻这个从汉代就开始流传的故事,重新搬上舞台。
从2017年创排,到2018年首演,再到现在,一路走来,集黄梅戏的传统与小剧场的先锋于一体的《玉天仙》闯市场、拿大奖,披荆斩棘,为黄梅戏开辟出一条新路。
“反响很好,演出邀约不断,这个月我们马上要去宁夏。”《玉天仙》主演夏圆圆告诉记者。自去年5月在杭州大剧院首演以来,走过了韩国以及国内合肥、常州、上海等多个城市,演出近40场。目前,《玉天仙》已经被收录为中宣部2018年度文化走出去扶持项目以及中宣部省级文艺院团赴海外重点访演优秀项目。今年,他们还被邀请去韩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演出。
不仅市场反响好,《玉天仙》也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去年,在韩国十四届光州和平艺术节和第三届韩国首尔戏剧节上,分别获得最佳剧目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和最佳国际剧目奖等奖项。今年,主演夏圆圆更是凭借“玉天仙”一角荣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黄梅戏的一次实验探索
黄梅戏与小剧场的结合,这是一条没有走过的路。
《玉天仙》得到了认可,被认为是为黄梅戏开辟了新路。而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说,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宏大的愿望”,后来的成绩,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前行、积淀而来。
作为安庆市国有黄梅戏院团之一,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也承担着振兴戏曲的重任,要出人出戏。近几年,剧院一直以复排传统戏和新创舞台大戏为主,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大成本、大制作、大团队。“院团中青年人才济济,但是资金短缺,发展受制,根本没办法让更多青年演员立在舞台中央。”余登云说,所以,投入少的小剧场剧目就成为他们寻求突破的“另一条腿”。
这样有益地探索,还表现在推动黄梅戏“走出去”方面。余登云介绍,用简约不简单的创作理念来呈现极致又纯粹的小剧场观演样式,将让他们更容易成为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轻骑兵。“全剧组20人,12个行李箱,就可以到世界各个地方去演出,灵活方便,这让剧目巡演成为现实。”余登云说。
“改编传统剧目,三打七唱、勾栏瓦舍、作曲等都极具传统黄梅戏韵味,同时又以小剧场的方式对传统故事重新演绎、创新表达,吸引更多年轻人来看。”夏圆圆说,小剧场也是在为黄梅戏培育新的观众群体,争取获得青年观众喜爱。
在戏曲之外,市黄梅戏艺术剧院还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打造黄梅戏剧目,补齐院团在营销推广方面的短板,实现“小钱办大事”。余登云告诉记者,由于《玉天仙》的成功,已经有不少主创和文化公司表示要投资接下来的作品。
“未来的路依然很远”
“这个戏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7月3日,记者来到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郑玉兰正在排练新戏《薛郎归》。
这是郑玉兰参演的第一部小剧场黄梅戏,也是剧院继《玉天仙》之后推出的第二部小剧场作品。
经过三个月的排练,7月中旬,这部剧将在杭州大剧院进行合成彩排,并将在韩国进行首演。这样,家喻户晓的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的故事也将以小剧场黄梅戏的方式重新演绎、走上舞台。
“这三个月,我每天都在哭,对着镜子练习眼神,冲着100%的目标去演。”郑玉兰说。这个戏台上只有4个演员,而作为主演的她全程不下台,从王宝钏抛绣球演到香消玉殒,时间跨度很大,这对她来说是个挑战。
更大的挑战还是小剧场。“小剧场,观众与演员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一抬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郑玉兰说,演员从始至终不能游离于戏里和人物之外,这就对演员提出很高的要求。
“压力很大,小剧场考验的是一个演员的综合素质,也是我们年轻演员很好的锻炼机会。”作为戏中薛平贵的扮演者,年轻演员虞文兵说,剧院选择创新,打造小剧场剧目,演员们也要改变,提高自己。
“小剧场简约而不简单,更加精致,对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和服装道具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余登云说,剧院以项目制的方式打造包括《玉天仙》《薛郎归》等在内的小剧场黄梅戏系列剧目,还将创作小剧场现代戏剧目,希望通过这种演剧方式不仅能表达传统剧目的厚重,也能传播现代社会的真善美。“未来的路依然很远,好在我们已经在路上。”余登云说。 记者 江月
新闻推荐
我家阳台上挂着两个鸟笼,两个鸟笼里养了两只鸟,一只是麻雀,还有一只也是麻雀。这两只麻雀,有着相同的来历。一天傍晚,我的亲家...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