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 肯定首选买房
“我刚交了30万元验资费,但愿这一次能顺利地把房子买下来。”5月18日,合肥新市民小张说,自己当天刚到合肥市滨湖新区某楼盘看过房子,感觉各方面都能接受,就想早点定下来。
小张原籍六安,201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合肥市一家企业工作,想在合肥安家立业,买房就成了头等大事。他说,自己从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开始到处看房子,但当时因为合肥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他被列入限购者名单,必须等缴满1年社保才能获得购房资格。
等到2018年,小张终于有了买房资格,他又开始奔波于合肥市各大楼盘,寻找心仪的房子。刚毕业一年,小张自己的积蓄实在有限,首付款肯定要依靠父母赞助。在买房时,小张也是多方比较,能省就省。恰在此时,合肥楼市因为中央调控政策急速降温,有的偏远楼盘甚至打出七折甩卖的广告。小张又抱着抄底的心理选择观望,观望了几个月,抄底没抄成,房子还是得继续买,“买房的事一天不定下来,心里就一天不得安宁。”
是举全家之力买房,还是先租个房子生活,等将来有能力再去买房。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受访者都表示,如果有能力,肯定会首选买房。
“手中有房,心里不慌。”陪伴儿子看房的合肥市民吴女士说,给儿子买房付首付,要花不少钱,但是孩子有了房子,谈恋爱、结婚时会更有底气,“我们老一辈人,把儿女的婚姻大事看成自己的任务,作为父母,总想把任务完成得更好一些。”
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赵先生说,他和老婆都来自农村,而且是裸婚,曾经吃够了没房的苦。2005年儿子出生时,赵先生和老婆的户口都在人才市场,孩子在合肥入不了户,打疫苗、上幼儿园都特别麻烦。后来买了房子,一家人生活才真正安定下来。
“没房子,感觉在城市扎不了根。”赵先生说,买了房,不仅自己心里很踏实,孩子上学也非常顺利,“我们这样房户一致的,都被家门口的公办学校录取了,有些租房户因为条件不够,孩子就给调剂到别处上学去了。”
不缺房 也要买来投资
很多人为买不起房、买不到房焦虑,期待早日安居。但也有不少人即便买了房子,仍然要为还贷、学区、换房、囤房等问题而焦虑。身背两套房贷的合肥市民刘女士一家,正是如此。
“之前为凑齐首付买二套房而焦虑,谁知买了房只是焦虑的开始。”在合肥市一所高校工作的刘女士说,自己焦虑的不是房子,而是家庭资产。刘女士婚后在父母支持下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每月还贷4000多元。房贷还未还完,她又贷款100万元买了二套房。现在每个月光房贷支出就要1.1万元,夫妻二人的月收入扣完房贷所剩无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这样的日子,可能要过30年。
“身边的朋友都认为我的投资很对,但是我过的却是‘负翁’生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不减,投资的房子能否让资产明显增值,以后是否容易变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是否值得?现在都是一个个问号。”刘女士说,“买房的焦虑,冷暖自知。”
刘女士和丈夫都出身于普通市民家庭,父母培养他们读书、支持他们买房,几乎花完了积蓄。随着孩子的出生,刘女士的家庭开支日渐增加,她认为,如果不买第二套房,家庭收入每月还完贷款后支付生活开支,还会略有结余。但这种生活状况只是表面安逸,一旦家庭发生变故,他们将很难应对。
“钱存在银行只会贬值,只有投资让资产增值才有安全感。对我们来说,投资做生意没有时间,对股市又不了解,眼下投资房产最具有可操作性。”刘女士说。
专家表示,我国居民70%的资产是房地产,居民把家庭财富增长的筹码完全“押在”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资成本大幅提高,大大挤压了普通投资者的生活水平,也让普通投资者的家庭财务变得非常脆弱,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社会上存在大量手头拮据的百万富翁。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严重触及社会公众的内心,他们的购房焦虑也油然而生。
多渠道 保障住有所居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表示,从各国买房的平均年龄上看,日本和德国人买房的平均年龄是42岁,美国在30岁以上,而中国的平均年龄是27岁。年龄、实力的不匹配,经济压力过大,攀比心理的增强,成为购房焦虑的原因。
“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居民都会经历先租后买的阶段,完全跨越‘租’的阶段直接进入‘买’的阶段并不现实。”凌斌认为,如果现阶段购房条件不允许,不妨先租房居住,待条件成熟后再买房。以合肥为例,租住30平米的房间每月只要花费数百元,大部分居民都能承受,此外合肥现在累计建设超过12万套公租房,对人才还有租房补贴政策,可以保障城市新居民的住房需求。
“没房子的为房价上涨焦虑,有房子的为要不要再买一套焦虑,有孩子的为学区房焦虑……”安徽思维沃客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周家全认为,购房者的焦虑感其实很多是来自对比,因为以别人为参照物对比自己,用别人比自己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自己的生活会永远比别人慢一步,自然就会有焦虑感。同时,当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让房企对市场的判断发生变化,产生较大焦虑,而房企通过认筹、号头费、摇号等营销手段促进销售,借助自媒体“贩卖焦虑”,并把焦虑传导到购房者身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周家全认为,当国家完成房地产调控,让房价保持平稳,居民的焦虑感就会大大缓解。他建议,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不断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大力发展限价房并加强销售环节管控,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
新闻推荐
合肥市市政工程扬尘防治现场观摩会举行 严格防控,让施工现场“尘土不飞扬”
本报讯昨日下午,合肥市市政工程扬尘防治现场观摩会在滨湖新区方兴大道II标施工现场举行。观摩会上,施工项目的各项扬尘...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