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经国家批准设立。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增强科技创新对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使命。两年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已形成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为了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成果迅速转变成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还应持续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不断提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水平。
一要加快推进科研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研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以推动产业科技成果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并与产业创新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及合肥产业创新要求相适应的科研评价机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对于基础前沿研究,应突出原创导向,以同行评议为主;对于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突出需求导向,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对于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则应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为主。坚持激励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职称评审导向,打破以论文、著作、项目为主的科研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
二要激发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加快在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培育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探索有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互动融合,调动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积极性,支持以核心技术为源头的创新创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协同开展成果转化,积极构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水平。
三要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渠道。积极破解合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注重政策引导,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融资支持,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渠道。增加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建立并发挥财政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支持重点项目、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支持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努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效、组合式的金融服务。积极培育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
四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合肥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加强科技成果转让、科技评估、咨询、风险投资等专业服务机构建设,构建线上与线下、专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合肥技术转移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能力,积极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完善技术经纪人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建设,拓宽成果转化的信息渠道,不断跟踪和及时发布能够促进合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信息。
五要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全域联动”。围绕着“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等环节,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衔接。坚持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并重,推进科技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无缝对接,提高研发活动的针对性,从顶层和源头上确保科技成果供给符合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突破体制机制束缚,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技术与产业、金融与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为支撑的全面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五大产业,为合肥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大原动力。
六要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容错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合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容错纠错机制,允许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先行先试,宽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中的“探索性失误”,为各类创新主体解除后顾之忧。制定和实施合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免责政策,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将容错与问责进行有机融合,努力消除束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法律环境和文化氛围,持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王泽强
新闻推荐
合昌地块老旧小区启动征迁 未来将集中连片打造“西七里塘商圈”
本报讯5月21日,记者从蜀山区获悉,为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蜀山区正对合昌地块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目前,...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