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19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科大“科技活动周”举行,智能机器人表演、科普游戏等互动游戏,让市民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在今年的科技周上,科大诸多科学研究装置对外开放。其中,我国首台大型“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又称“科大一环”,首次在科技周期间亮相。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装置已启动二期项目,装置将进一步升级,它以解决人类能源短缺为最终目标。
“科大一环”二期项目启动
在中国科大KXT实验室,市民近距离接触了“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尽管这台装置名字很拗口,但它的科学意义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以解决人类能源短缺为最终目标。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石油、煤等能源是有限的。“核聚变能源”被科学家认为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唯一出路。“核聚变能源”能产生多大的能源呢?比如一升海水可以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源。
现在科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大家熟悉的“人造太阳”托卡马克不一样,“反场箍缩”是另一类环形磁约束聚变装置,是先进磁约束聚变方式探索研究的重要平台。
2010年,中国科大决定建设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2015年,“科大一环”成功实行联调放电,获得了第一等离子体。“从去年开始,科大一环二期项目启动,对装置进一步升级,以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该工作人员介绍。
丰富科普展让市民感受科技魅力
智能机器人表演、量子卫星——墨子号模型、激光3D内雕体验、航模飞行与制作演示以及各类科普游戏等,在科技周期间,科大多个科普点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大家近距离“探秘”科技的魅力。
机器人是每年科技周的“明星人物”,在科大西区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名为“NAO”的仿人智能机器人再次登台。与往年不同,除了唱歌和跳舞外,它还给现场小朋友,绘声绘色讲了《西游记》的故事。“NAO拥有多项智能本领,它有25个自由度,双手有对握能力,可以灵活运动,可以在运动时保持平衡,遇到障碍物会绕行。”现场科普老师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科普周,除了往年的东区、西区和先进技术研究院外,科大还增加了中校区一个科普点,市民可以在数字文化中心科普点,观看科学现象延迟摄影、体验体感AR。
科大教授的原创科普绘本首发
睡前为什么要喝一杯牛奶、睡前吃糖好不好……这些饮食习惯的小问题,也可以从分子科学角度进行回答。
在科技周期间,由中国科大出版社出版的“有趣的分子科学”原创科普绘本举行首发。该书作者张国庆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这套书用简明的文字、有趣的插图,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遍关心的问题,用分子科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科学的阐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推荐中表示:这套“有趣的分子科学”原创科普绘本,针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这些场景中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存在于我们客观世界中的分子,目的是让大家能够从一个更微观、更科学、更贴近自然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能已经熟知的事情或者物体。这也是我们所有科研人员的愿景,希望民众能够走近科学、理解科学、热爱科学。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合肥一中六中八中自主招生方案公布 门槛与三校往年中考特长生招生相近,将在提前批次填报志愿;明天开始报名
本报讯合肥市2019年中小学招生方案今天上午公布。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获悉,今年合肥一中、六中、八中三校将...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