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重型卡车,是在江淮汽车从事研发工作30余年的周福庚思考了十七年的问题。
在重卡领域,江淮并非先行者但却凭借实力跻身行业前列。这最初的研发之路,就是由周福庚带着一个10人的年轻团队闯出来的。研发路上的浅滩暗礁,他和团队碰过也闯过,追逐高品质重卡的决心从来也没有变过。
如今,江淮重卡在重卡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周福庚和团队也定下了近期的小目标:继续研发新品并使之成为中国重卡的标杆产品。
带领年轻团队为江淮重卡“拓荒”
结缘重卡研发,周福庚承担着“开路者”的角色。
2000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江淮汽车在轻型车、轻卡的产销量上毫无争议占据着国内领先地位,成为商用车领域的佼佼者。当时国内的重卡产品70%是从中型卡车(吨位一般在8-10吨)改造而来的中重卡,而吨位在15吨以上的标准重型卡车所占市场份额只有不到10%,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中对重型甚至超重型卡车的需求迅速增长,江淮汽车公司看中了新时期蕴藏在重卡身上的经济增长潜力,决定上马重卡产品。“打头阵”的是周福庚和十名年轻的团队成员。
虽然当时江淮汽车在客车专用底盘、轻卡、商务车等领域的研发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重卡结构技术复杂、重卡使用环境复杂,研发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摆在研发团队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对比国外重卡产品照抄照搬;二是从零开始“构架”江淮重卡的雏形。周福庚和团队选择了后者。为此,他们选择了国外标杆型重卡产品进行开发,“要先吃透人家的技术,产品的技术优势,再结合我们多年的汽车技术经验,以及我们对国内重卡的实际使用环境的研究进行综合改进。”经过在研发上日夜兼程的摸爬滚打,3年后,这一支当初仅有10余人的研发队伍承载起了属于江汽的重卡体系初步雏形。研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周福庚一言难尽。
2009年,江淮重卡迈上了新台阶,收获了市场和品牌双效益。那一年,周福庚带领技术中心的重卡研发团队和当时重卡营销公司的研发人员,组建了重卡研发项目组,进一步拉近了研发和市场的距离。
“底盘精神”激励他数十年坚持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说起江淮重卡研发成功的秘诀,周福庚只有两个字“坚持”。
1988年大学毕业后,车辆工程专业的周福庚被分配到了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江淮汽车”前身)。当时,汽车都属于新鲜物品,生产条件非常艰苦,周福庚所在的生产流水线是客车底盘生产。“当时国内没有几家专业生产客车底盘的厂家,江淮就是其中之一。”从早期的拱形到之后的分段式,江淮生产的客车底盘一直居于行业领先。
底盘是客车看不见的“核心”,它承载着整车的重量。耳濡目染的工作氛围和企业革新斗志,江淮的“底盘精神”感染着周福庚和其他一线工作者。爱钻研、善总结的他,还开发了一套“周福庚产品开发工作法”——提出利用“相似性原理”进行产品的创新性设计与开发。
“做胃镜时,软管会从食道一直探入胃部,光源器发出的强光,经由导光纤维层层折射,才传导出来。” 参与江淮轻卡系列产品研发时,周福庚比照胃镜软管给钢丝绳外加一层防护套。“当钢丝绳承受推力时,护套内壁就会对它产生反作用力,如此反复,钢丝绳一端受到的推力就能传递到另一端——这种软绳用于载货车的选换挡中,就能避免使用众多的杆系传递选换挡的推拉力,大大简化换挡操纵机构的结构。”
虽然这套产品开发工作法在2013年被评为安徽省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但时至今日周福庚依然对此工作法进行自省和完善。
打造中国重卡标杆产品是其目标
当初毕业来江淮,周福庚的想法就很朴素:做一个技术好的汽车维修工。
如今,他的想法依然保持初心: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了深耕的准备,他每隔数年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入行五年成为工程师,十年成为高工,二十年成为正高……”如今,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当初跟着他打拼的年轻成员也成为江淮诸多重点岗位上的精英。
在新产品研发上,周福庚一直坚持“品牌向上”的理念。2016年,江淮推出了全新平台的高端重卡新品跨越K7。据悉跨越K7于2018年上市,作为高端国产重卡,上市第一年就实现销售2000余台的不俗成绩。
秉承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信念,把每一次新品做得更好成为他的目标。2019年,江淮重卡研发迎来新征程,周福庚和团队也定下了近期的小目标:跨越V7新品成为中国长头重卡的标杆产品。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文 杨锋/图
新闻推荐
一季度一次心理沙龙,不同的婚姻主题,每次5对“闹离婚”的夫妻参与,法官、心理咨询师共同主持,分工合作,倾诉、倾听、分析、化...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