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江淮晨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办获悉,《合肥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出台。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合肥市将取消对全科诊所的规划布局限制,由市场自主调节。到2020年,全市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全市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203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按照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市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基本建立,适应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到2030年,全市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合肥”建设需求。
全科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划
为深化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合肥市将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划。按要求,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将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临床见习实习,鼓励增设全科医学专业;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将建立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基层实践基地的联动机制。
为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合肥市还将制订并完善建设规划,在人员配备、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选聘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骨干为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遴选符合条件者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行“双导师制”
今后,合肥市将把全科医学专业招收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考核,并与财政补助资金挂钩。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本科医学生毕业后,全部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承担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的医院(含中医),必须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
除了要实现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全覆盖,合肥市还将在培训基地内部分配中,合理确定全科医学科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适当加大倾斜力度;执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标准,实行“双导师制”,将教学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带教经历和教学质量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实行乡村医生全员全科基本知识技能培训
为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范围,合肥市将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适当增加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数量。对培训合格的,在原注册执业范围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增加注册全科专业的医生必须保证每年在基层的服务时间,并作为其工作考核指标。
为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合肥市还将组织城市医院转岗医生到基层从事全科医疗服务,建立二级以上医院转岗医师加基层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团队服务模式。实行乡村医生全员全科基本知识技能培训,鼓励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优先安排
在改革完善薪酬制度方面,接下来也有不少举措。一方面,合理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与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根据实际,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其进一步倾斜。
另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简化招聘程序,可由县区级卫生健康部门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
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
取消对全科诊所的规划布局限制
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合肥市将取消对全科诊所的规划布局限制,由市场自主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鼓励举办中医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鼓励二、三级综合医院与辖区内全科诊所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全科诊所,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当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以及承接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对具备条件的,认定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基地。
探索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家庭医生团队
接下来,合肥市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方面,试点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于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结余资金可部分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奖励。
另外,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方案标准、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积极探索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鼓励医疗机构做好健康管理。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并加强考核,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晨报记者 方佳伟
晨报制图 朱佩佩
新闻推荐
“救生即民生。”近日,合肥李浩研发的“一种高楼火灾施救车”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申请号/专利号:201920461347.4)。目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