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梦(化名),是包公街道雨花桥社区一名残疾人。我自出生以来就与其它孩子不同,母亲带我看了很多医院,得出的结果是“自闭症”,为了给我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街道和社区得知我家的情况后,帮助我办理了低保,每月有600多元的低保金。残联帮助我办理了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每月有160元,今年残联又帮助我申请了民生工程残疾人康复项目中的精神病服药补贴,每年有1200元。我一个人就享受了3项民生工程,现在政府对残疾人的帮扶政策越来越好了。
但在我心里还是有个愿望:我从小就很少出门,但并不代表我不渴望走出家门,找到一份通过自己努力劳动获得的收入。我深知像我这样的情况想要找份工作谈何容易,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包公街道残联,鼓起勇气填写了一份求职表。在街道残联的帮助下,介绍我来到了包河区“智爱阳光家园”。
早上9点,好几位残疾朋友早早地来上班了。他们一看到我就亲切地和我打招呼。残联靳主任领着我参观了家园,并介绍说:“包河区‘创办智爱阳光家园’的初衷,就是想探讨一个更好的助残方式,希望残疾人走出家门,得到康复和就业的机会。大多数智力和重度残疾人被“关”在家里,和社会隔绝,缺少交流,长期在家里呆着,情绪和生活状态会越来越差,“智爱阳光家园”就是让他们融入社会,活得自信,让他们有个平台展现自我,用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
几天前,“智爱阳光家园”接了一个粘贴包装袋的业务。手巧的刘娟姐姐便被安排到制作室负责教我。她就像亲姐姐,非常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她虽然坐在轮椅上,行动非常不便,但她有一双非常灵巧的双手,她粘包装袋的速度非常快。
走进另一间大制作室,琪琪姐姐高兴地打开手机,亮出照片:“这是我编的,好看吗?”眼前这个满脸笑容的姐姐和我一样也是智力残疾,去年就来到“智爱阳光家园”了。目前“家园”推行个性化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各类手工编织、文化体育等特色活动,培养残疾人的自信心;并采取与企业协作的方式,使残疾人获得报酬。如今,我在“家园”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还跟着家园里姐姐们一起参加了爱心义卖。
每天中午12点,午饭后的时间也是 “智爱阳光家园”最欢乐的时光,大家放起了音乐,残疾朋友在一起载歌载舞,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也得到了放松。
以前妈妈也带我去过一些助残机构,很多还是收费的,智障孩子的表情很木讷,哪有他们这么阳光自信!我很幸运能来到“智爱阳光家园”,在这里我得到了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我的话变得越来越多了,心情和生活状态比起以前一个人在家呆着强太多了。
党和政府实施的这么多项优惠政策和帮扶,让同沐阳光的每一个残疾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感自豪,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残疾人恢复社会功能,帮助残疾人实现真正就业,提升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使残疾人积极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同时也倡导社会各界了解、尊重和接纳残疾人,进而实现残健共融。
(包公街道雨花桥社区 小梦口述花英整理)
群众话民生
新闻推荐
18岁,象征着青春,标志着成熟,18岁,更意味着一份责任与担当。正衣冠、戴成人帽、赠《宪法》……4月26日,在常青街道姚公社...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