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汪永安)4月24日,在安徽创新馆开馆仪式上,省发展改革委向参加仪式的数千名嘉宾现场发布了今年以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在信息领域,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首次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基态分子与原子之间的散射共振,实现了对大质量多电子分子体系的超高精度测量,解决了超冷量子系统模拟复杂物理系统的重大难题。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电科集团合作研发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器件,在量子通信核心部件上取得重大突破,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中国科大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联合研制出高通量高分辨率脑光学显微成像设备,实现了全球速度最快的脑图谱成像和数据分析。在能源领域,中国科大路军岭教授等团队合作研制出新型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去除微量一氧化碳、制备高纯氢气,攻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难题。中国科大傅尧教授团队首创了新型非金属阴离子复合物光催化体系,改变了使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的传统方式,在绿色合成和生物质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中国科大安琪教授领衔研发的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健康领域的成果也十分引人注目:中国科大薛天教授团队首次实现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突破了大自然赋予动物视觉感知的物理极限,使人类未来拥有超级视觉成为可能。中国科大肖卫华教授团队设计出一种重组人长效干扰素,显著延长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在抗病毒和抗肿瘤治疗上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朱灵副研究员团队研制了一种新型微流控核酸检测系统,实现了核酸自动化快速定量检测,在新兴的分子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环境领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徐亮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动态准直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填补国内空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气象探测等领域。中国科大徐铜文教授团队实现了系列高性能双极膜工业化制备,可简化传统有机酸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废水排放。中国科大俞书宏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柔性透明智能窗口材料,不仅能改变室内光照强度,还能高效净化室内空气。此外,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王先平研究员领衔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阻尼减振合金材料,能够快速高效抑制微米量级的微应变振动,在高端精密仪器和航海、航天技术装备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合肥工业大学于连栋教授团队研发一款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制造业。
据介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设立两年多来,创新成果丰硕,之前已取得了国际上最大数量比特光量子纠缠、最长时间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魂芯”高性能芯片、“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环境探测载荷等一大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
新闻推荐
星报讯第七届中国·合肥“庐阳·志邦杯”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混双赛将于5月2、3日,在三国新城遗址公园金汤虎台上演精彩对...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