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5年的夏天,合肥基督医院的美国籍院长柯普仁在自家草坪上放映了一场关于美国西部垦荒的黑白无声电影,到1946年9月16日,在前大街永观巷王家大院有了合肥第一家放映电影的场所,光与影的游戏一直是合肥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据相关资料,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合肥电影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影公司所属;另一类是企业俱乐部,先是满足企业职工业余文化需求,同时也对外经营。
合钢影剧院就属于后一类。
一
老合钢人至今回忆起那座影剧院还习惯称之为大礼堂,大礼堂进入我的记忆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
约在1962年,我家从合肥财贸钢厂(原大兴集合钢二厂)迁居到合钢一厂钢北生活区,这里也称耐火生活区(耐火材料厂在此)。随之我的生活和成长就和这里紧密联系在一起了,那年我7岁。
一个新的环境,使我感到这里一切都那么美好和新奇。记得有一天,我摸到紧挨着影剧院东边的小土山上玩耍,远远听见乐鼓声,一支由南向北长长的队伍向我这边走来,随着乐鼓声越来越近,我这才看清是一支学校队伍,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钢南那边学校组织来大礼堂开六一节庆祝大会的。
现在想起那天的情景,还是那样的振奋和难忘,那个走在最前面高举少年先锋队队旗的持旗手,身穿白衬衣、胸戴红领巾的军鼓手,还有那手持乐杖上下打着节拍的高个男生。随后我也跟随着他们进入了剧场,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合钢影剧院。
二
影剧院是一座红砖水泥的建筑,坐南朝北、外形采用徽派马头墙造型。最早建筑顶部书有“合钢影剧院”五个大字。后来一直叫合钢影剧院,记得字中间还竖着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大门的北面是一个水泥大广场,据老人说,影院的修建应是1958年。场内是一个以舞台为中心、两边对称式的水泥圆柱为主结构的二层观众席;台口两侧有装饰的竖条框,黄底红字上面用立体字写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剧场的顶部是采用当时普遍使用的一种马粪板材料、刷白后用木条装饰和固定。在顶部中间镶嵌着一个大的立体红五星和舞台两侧的二颗小红星相对。放电影时白色的大银幕会放下来,演戏和开会时银幕就收起来了。
场内的座椅最初非常简陋,是用水泥和砖砌成的一条条座凳,上面还编上号,场内两边和中间各留一个大通道。1980年以后,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水泥凳换成了影院的专制沙发座椅了。进入影院的大厅迎面便是一幅装饰画,早先是一幅毛主席语录,红绒布底金色的字。那时天热观众进剧场看戏要自带扇子,后来条件逐渐改善,观众席两侧各配有2台车间用的大电扇。
三
上世纪90年代,合钢影剧院曾被市里纳入电影行业统一运作,为此,影院又一次整体翻新升级,公交123路车终点站就设在影院的北广场,这一时期,很多市里人也到这儿来看电影和演出。记得那时期国家演出团体有姜昆、李文华等艺术家也来合钢慰问演出了。新上映的影片和市里其他影院同步放映,一时间影院这边又热闹起来了。
每逢春季这里绿树繁茂,花香鸟语,影院东边的小土山就成了厂区职工散心、谈情说爱、锻炼的好去处。也变成了我们孩儿的玩耍之地,我们效仿电影《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狼牙山五壮士》里的打仗情节,攻山、守山、挖战壕,打泥巴仗。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儿时的伙伴现都进入花甲之年,当他们回忆这段往事时,总是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在餐桌上还能大段大段地背出电影里的台词,成为我们学习和成长的第二课堂。
四
1965年,我家搬到了紧挨影院的一套住房,我和影院朝夕相处,于是影院便成了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那时家里来亲戚和朋友总是要他们先找到电影院,再找到我的家。记得一位住市里的亲戚来耐火厂买炉胆,在钢北生活区转了好几圈,最后他想起了电影院,终于找到我家了。
那时,影院除了经常开大会以外,还展现丰富的文化生活。
印象较深的有省文工团的洗衣歌、省杂技团的椅子顶、钻火圈和空中飞人,京剧团的“白蛇传”,特别是斗法海那场武戏,那虾兵蟹将身上的装束和道具及舞台上的神幻世界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至今难忘。
有一次,我放学后来到影院,舞台上灯光通亮,一块大布铺满了半个舞台,几个人拿着加长的大刷子正在绘制布景。后来我看了演出,记得那是一场独幕话剧“出钢钟声”,剧中情节是描写合钢工人阶级“抓革命促生产”战天斗地的故事。
五
上世纪70年代中叶至90年代初,影院这里成了钢北生活区的活动中心。每到下午四五点钟,这里就开始喧闹起来,大广场上打篮球的、卖菜的、摆地摊的,大人小孩都汇集到这里。
影院院墙东角的售票处是大家必去之处,两个柜窗张贴着电影大海报,黑板上用白字写着放映电影的预告。那时合钢影院的大广场真是一个小世界,特别是周末和每月9号发工资的日子,来理发店理发的,去粮站买米打油的,百货店购物的,聪明的小商贩都会备足丰盛的货物云集到这儿,特别是临逢春节,这里像赶集一样,热闹非凡。
合钢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合肥的名片和标签,是合肥人的骄傲。这个曾得到过毛泽东两次视察的巨型工厂,在上世纪鼎盛时期、一度拥有企业员工2.4万人,有矿山和20余家生产企业,还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商店,甚至有自己独立的电话、报纸、公交、燃气公司以及自己的刑警队。
时过境迁,物换星移。今天,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变迁,曾经辉煌的合钢和电影院,历经沧桑,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定格为永久的记忆。
新闻推荐
合肥瑶海区针对本报报道的占道经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多部门联手为民“开道”
本报讯(通讯员周丹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武鹏)日前,本报以“生财之道,岂能‘霸道’”为题,报道了合肥市多条道路占道经营现象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