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开门七件事,事事都会生垃圾;垃圾分类做得好,分门别类要牢记;残羹剩饭瓜果皮,菜叶内脏绿筒进;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蓝筒进;电池药品杀虫剂,日化用品红筒进;尿片瓷片香烟蒂,快餐用品黄筒进……”在包河区的大街小巷,不少居民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按照垃圾分类七字诀,把自己家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垃圾清理从“随手扔”到“随手分”
家里的废旧电池能直接扔到垃圾桶吗?泡沫塑料是可回收垃圾吗?破损的玻璃是可回收垃圾吗?这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的问题,在望湖街道福桂苑小区赵大妈的眼里,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小知识。每天晚上,赵大妈带着自己分类好的3袋垃圾,一份是厨余垃圾,一个是塑料瓶和塑料泡沫,还有一份是其他垃圾。她把这些垃圾分别投入不容的垃圾桶。
其实早在2017年4月,包河区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启垃圾分类工作,福桂苑、振徽苑等19个小区成为垃圾分类首批推广小区。
赵大妈告诉记者,“我们小区最早搞垃圾分类的时候,我也不懂。大家跟平时一样,所有的垃圾混装在一起,习惯性的随手一扔。后来街道社区经常开展活动,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怎么分类,怎么投放。”
让居民改变习惯,分类投放。包河区的各街道、社区下足了功夫,就是为了让居民“听得懂、做得了、看得见”,懂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在骆岗街道包河花园社区,街道城管办与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社区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悬挂横幅、摆放垃圾分类箱以及设置宣传展板等方式向市民展示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回收的流程等相关知识。为了帮助市民更直观的了解垃圾分类,城管队员和社区志愿者还自发组成宣讲团,一边为前来参观的市民认真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一边向市民发放宣传手册,同时还在现场模拟操作了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增强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
“之前我不知道没用完的化妆品是有害物质,以前都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以后一定注意了。”参加活动的唐女士感慨地告诉记者,“学了这些垃圾分类的知识,我回家还要跟我的父母说,让他们多多了解,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二次四分法”让居民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角
“剩菜剩饭厨余垃圾,要放在可回收垃圾桶;电池、尼龙胶带要放在不可回收垃圾桶。”大圩镇沈福村五组村民陆冠文用简单的两句话把复杂的农村垃圾分类讲清楚了,这得益于大圩镇综管办生活垃圾分类的广泛宣传。
大圩镇综管办副主任陆军告诉记者,大圩镇结合自身特点,率先在沈福村、磨滩村推广简单易学的生活垃圾“二次四分法”,创新推出“垃圾分类红黑榜”、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激励群众成为垃圾分类的主角。
在沈福村,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除了加大投入设置垃圾分类垃圾桶,方便群众投放,组织村干部入户宣传以外,村里采用积分兑换洗油净、卫生纸、牙刷、洗衣粉等生活物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二次四分法”即村民将生活垃圾初次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大类,再由村专职垃圾回收分类员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可回收垃圾由有资质的资源回收公司进行统一回收,有害垃圾暂存固定场所,其他垃圾由市场化保洁公司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变为肥料,再回田改善土壤,实现变废为宝。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居民们渐渐地学会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据悉,大圩镇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生活垃圾‘二次四分法’提升了人居环境的“颜值”。不仅如此,大圩镇将争取多方支持,选择合适位置,投入约50万元建造餐厨垃圾处理站。餐厨垃圾固体部分通过设备转化为有机肥,油脂部分转化为工业用油,化解垃圾分类最难的环节。”综管办主任吴宇月介绍说。
□何芳芳 沈正宽倪勇 陆春晓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范克龙)清明小长假来临,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4月5日至7日,合肥机场计划起降航班698架次,预计运送...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