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成为高新区新落户人才首批补贴的获益者,来高新区是正确的选择。”刚刚博士毕业的曹鹏鹏非常高兴,被尊重的快乐一直伴随他工作。合肥市高新区首批通过审核公示的378人首月租房补贴已发放到位。社会发展最缺的是人才,高新区是如何吸引人才,留出人才呢?
真金白银留人才
去年从合工大博士毕业的曹鹏鹏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电气工程软件开发工作,今年28岁。“这次发放16000元,让我心里很温暖。感谢高新区政府对人才的尊重。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他告诉记者。除了首次发放的378人,高新区也在加速开展人才补贴受理审核工作,截至目前,已受理申请1100余份,审核通过600余份,受理及审核人数均居全市首位。
在人才公寓建设方面,高新区目前项目612套住房正在主体施工中,预计2019年底前建成投用。在建设人才公寓时,高新区充分结合人才引进需要,积极优化户型设计,设置90M2到220M2不等的五种户型,同步服务配套,实行装配式产业化环保创新建设模式,极大缩短建设周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截至2019年初,合肥高新区已供应租赁住房项目土地4宗,配建租赁住房用地231.6亩,总建筑面积约26.7万平方,可供给租赁住房近2500套。配建租赁住房项目均与开发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已上市项目将于年内分批全面开工,计划2022年将全面投用,有效地扩大租赁市场供给,积极推进多主体供应、租购并举的住房体制。
据悉,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合肥市《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大力推进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有效放宽人才落户政策,加快审核发放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为合肥市吸引人才落户,为高新区集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助力加油。
国际化人才纷纷落户
除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大家对高新的印象最深的是国际化。提起国际化人才工作,合肥国际人才城和“合肥国际人才网“是最精彩的一笔。 合肥高新区吸引集聚国内外人才的风貌和工作成就, 努力打造江淮硅谷的“国际名片”。招商引智多管齐下,双招双引同频共振。“走上门”与在皖院士、领军人才、皖籍企业家沟通联络,在服务中挖掘人才和项目资源,以点带面招引优质海外人才;发挥“科大”品牌吸引力,研究科大系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及周边外延,依托科大海外校友筹备在美设立第二个海外工作站,构建与科大海外校友人才的“绿色通道”,吸引科大系创业人员,在人才城抱团创业或二次创业;发挥双招双引聚力作用,与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国际知名孵化器等机构建立定向服务机制,与各类社会团体建立联动机制,通过产业链招、智库平台招、乡情亲情招等方式多管齐下,发挥双招双引实效。目前人才城已吸引多名高层次人才和企业落户高新区,正在服务推进多个项目成果落地转化。
人来了,要留得住。高新区服务对象积极拓展,外联工作凝心聚力。主动与中加国际学校、大陆马牌、长鑫半导体等高层次人才和外籍人才集聚的企业对接,以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充政务服务内容;建立留学归国人员及名校校友会交流群等工作群,与中科大管院、人大商学院、安徽省海归联合会、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安创谷学院等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将人才服务工作与党建群团、科技招商和外事侨务等工作有机联系,积极对接为各类人才服务的社会团体组织,以活动为载体,凝聚更多爱国奉献优秀人才。
种好梧桐树,金凤纷至沓来。以西南交通大学罗仲龙博士及法国里昂大学朱少成博士为主要研发团队的合肥易士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2019年1月已协助其完成工商注册;2018年11月,成立中法干细胞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目前选址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楼,面积约2000平方米;哈佛医学院韩舒欣(美籍华人)博士后团队科研成果在高新落地转化;安徽中瑞时代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一个全新理念的技术遴选、工程咨询、项目建设、投资参股和融资引进的管理平台。黄琼
新闻推荐
包河好人类型:助人为乐提起刘芸,滨湖世纪社区琼临苑的居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都竖大拇指。她自2014年就开始经...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