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还未开出小区,你就可以查询目的地周边停车位是否紧张;进小区不用卡,刷脸还能为社区提供特殊人群生活近况……数字经济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美好,也让城市管理更精细。今日,合肥晚报、ZAKER合肥推出“数字改变未来”第三篇,借助数据力量,合肥城市管理如何更“聪明”。
外出停车不再难 “云平台”盘活闲散车位资源
车开出去停在哪里,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合肥车主。
去年城市生活痛点调查中,合肥人将停车难“点击”进入痛点排行榜首位。事实上,城市停车难并非合肥一个城市的痛点。人口的聚集、车辆保有量的增长“撞见”了先前规划的滞后,合肥在治理停车问题时打出了“数据牌”。
“合肥停车”APP是治理停车难点的“第一招”。通过APP,有车一族可以快速查询到全市路边临时停车位的空闲数量、具体位置和收费标准等详细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路线导航快捷抵达目的地。记者从市城泊获悉,APP上的停车位信息已覆盖市区以及肥西、肥东、庐江。除了找车位外,“合肥停车”APP更像一位“车保姆”,可以为已认证的车辆提供更多功能,比如缴费、开具电子发票等。
自主研发“合肥停车大数据云平台”是治理停车难点的“终极大招”。为此,合肥已组建了科研团队并与中科大苏州研究院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据悉,云平台与手机APP客户端、停车诱导系统等智慧停车系统相结合,可实时掌握道路停车泊位和百余家停车场运行状态。除了点对点动态发布停车信息外,停车数据的高效整合还实现了与“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系统之间的数据连接。
目前,合肥正全面推进“云平台”数据接入工作,力求将更多的路外停车资源纳入“平台”,为停车资源的盘活和错时停车、共享停车等提供数据支撑。
想进小区先刷脸
特殊人群将受“格外照顾”
公租房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部分困难群体能够安有所居。过去,合肥公租房管理一直挂靠在社区或托管给物业公司,管理难度较大。目前,蜀山区悠然居、卓然居公租房小区在全省公租房项目中率先推行人脸识别系统,开启刷脸出入小区的智能化便捷服务时代。
相对于传统门禁方式,人脸识别系统为小区住户制定了一张 “随身携带”且独一无二的“门禁卡”。你在小区的一举一动,都会因为这张“门禁卡”得以记录。作为小区住户,你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扫描等方式注册,待物业公司审核身份后上传照片使用人脸识别功能,顺利进出小区;作为访客,你若要进入小区,需持有被访住户发送的二维码临时进入小区;若是陌生人,你还是不要随意尝试刷脸,因为监测仪不但不会“放行”还可能会“报警”。
除了提高小区安全,刷脸进小区还能有效杜绝公租房转租现象。“监管很严,但仍有部分人员通过转租公租房牟利。”据蜀山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将为转租、转借行为立起“防火墙”。“只有通过物业公司审核、完成人脸登记的人员才能随意出入公租房。”
当然,每一次刷脸,后台都会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对承租人进出和房屋是否闲置等情况进行分析,还能对公租房小区内孤老人员、精神残疾或需要监护居住的人员等进行特殊照顾。“通过系统的开门记录数据,物业公司可以了解特殊人群近期出入小区情况。比如独居老人在一定时间未在园区出入,物业公司将立刻开展有针对性的入户走访,以确保独居老年人的起居安全,预防意外发生。”
数据解决生活痛点
智慧生活可享“足不出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社区生活更多的是一个“修饰词”。它将城市分割成块,你在社区圈内可享受城市生活的所有便利。随着智慧生活圈项目建设,便民、智慧的新型生活圈正在形成过程中,医院、公园、购物中心、学校、儿童游乐场……这些生活所需正通过数据的形式推送到每个人手中。
今年年初,丁香家园二期试点运营“智慧平安社区”工程——通过安装在小区门禁、窨井盖等各个角落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对小区的“人、车、物”三大类数据进行采集,同时将系统数据发布至电脑端与手机端两个系统端,实现社区民警、社区办对社区的靶向式管理目标。
这是合肥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智慧平安社区”工程,也是“智慧社区”的重要打造内容之一。在此之前,包括合肥市包河区万年埠街道在内的6处单位已被确定为合肥首批智慧生活圈试点单位。
数据将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别迷茫,你已经在享受智慧社区建设带来的便利——在线预约医疗服务和公共场地服务;线上办理各类业务等等。记者从合肥市数据资源局获悉,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后,到2020年底,智慧社区服务模式和各项应用将在主城区实现全面覆盖,形成8至10个示范性样板社区。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合肥市翡翠学校“学雷锋、树新风,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合肥市大柏中心学校学生走进敬老院送温暖。王明武摄...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