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冬云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文 余红霞/图) 以所谓的文化公司为掩护,打着鉴宝、录节目、代为出售等幌子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240余万。日前,经合肥庐阳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决李某、韦某、刘某等10人犯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个月至一年零四个月刑罚。一审判决后,李某等人提出上诉。目前,该案正在二审审理中。
经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89名受害人被位于合肥市的安徽纳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利用相同的手段诈骗钱财达2433000元。这些被害人的“收藏品”只要到纳古公司进行鉴定,结论都是真品,少则价值几万元,高的价值数百万元。纳古公司李某、韦某对于利用假借收藏品鉴定销售进行诈骗的手段并不陌生。从2011年开始,两人就在上海市的一家经营收藏品的公司担任业务员。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电话联系客户来公司鉴定收藏品,然后以代为保管或者展览销售等名义收取高额佣金。
2016年4月份,韦某在合肥市注册成立了纳古公司,主营收藏品鉴定和销售。为能尽快赚钱,2017年春节期间,两人商量利用纳古公司的壳,按照以前在上海学到的经营模式,在合肥大干一场。李某拉来了一位曾在广州市从事过这个行当的朋友汤某(在逃)。李某任公司总经理,韦某和汤某任市场总监。在很快就完成公司选址、员工招募培训等相关准备工作后,纳古公司于2017年3月8日正式开始营业。
被害人来到纳古公司后,接待人员通过介绍公司实力、参观展厅等各种方法,取得被害人信任。按照500元一件的价格,让“专家”对被害人的藏品进行鉴定。鉴定完毕后,韦某、李某等人会和被害人私下交谈,谎称被害人手里的物品是好东西,价值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只要交一定的佣金,公司就可以代为宣传和销售,而且能卖出高价。
李某等人还炮制出了“上电视”的把戏。他们与北京的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签订合约,请他们拍摄一些类似鉴宝的节目。李某等人只是把视频链接发给被害人,让被害人相信自己的藏品真的上电视了。日前,公安机关展开收网,上述被告人被“一锅端”。
讲一讲
现在有的古玩市场上,很多骗子招募群众演员,伪装成文物鉴定师,对古玩收藏品等进行“鉴定”,实施诈骗行为。市民一旦发现或遇诈骗的,可第一时间报警,切勿相信陌生人造成更大损失。
新闻推荐
晨报讯认为下水道的疏通没有效果,合肥一名年近8旬的老人与师傅发生争执,遭推搡后身体出现不适。辖区大兴派出所民警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