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的新经济已经抬头挺胸,接下来要更上一层楼,力争到2021年,进入全国新经济发展第一方阵。”高新区工委委员、副主任方向民告诉记者,作为园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今年高新区出台的一号文件就是正对新经济的《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明确了新经济在整个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画”出了新经济发展的规划图。
晒家底:硕果累累
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当前主要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智慧经济形态。高新区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新经济的发展是一枝独秀。高新区的新经济近年来结出硕果累累,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等等闪耀着创新光芒的金子招牌带动产业聚集发展。合肥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安全、智能家电、光伏、汽车及配套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00家,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声谷、量子中心”。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声谷落户安徽合肥高新区。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如今创新氛围浓厚、产业配套完善、政策资源齐全的中国声谷,正助力安徽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中部崛起战略。
新华三、神州泰岳、华米科技、赛为智能、科大讯飞和科大国创等一大批知名高科技企业,以及200余个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项目,正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园区新的培育模式也给“双创”带来新动力。在打造示范基地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共享运营平台,整合基地渠道资源,以大企业、大创客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通过应用领域开发和成果转化反哺大企业、大创客发展。示范基地管理机构也由单一的行政物业管理向全方位、专业化创业服务实现转型,形成了政府搭台惠政策、基地管理优服务大中小企业协作共赢谋发展的和谐氛围。
除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外,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也是园区大力发展的新经济核心领域之一。
2018年12月6日,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诞生,正是由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传统电子计算机要算15万年的难题,量子计算机只需1秒……”
去年年底,合肥高新区首次发布《量子创新指数(2018)》报告。截至2017年,合肥高新区拥有主营量子技术企业5家、量子关联企业29家。中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三位院士,分别在合肥高新区成立量子产业化公司,引领全国量子核心技术发展及产业化。
目前,随着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合肥高新区直接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达597人,近三年累计在国际一流期刊中发表论文151篇,居全球首位。量子产业全部相关专利占全国6%,其中量子领域高价值专利占全国16.4%。
朝前看:一号文件明确方向
摸摸丰厚的家底,新经济将来有哪些发展方向呢?
“按照“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新平台、新主体、新生态”六位一体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四大变革性技术、五大新经济形态、八个新型应用场景、百家瞪羚独角兽企业,力争到2021年,进入全国新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创造者和引领者,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方向民说。
《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高新区新经济未来在五个点发力: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新平台和新主体。
发展新技术,重点突破四大变革性技术。围绕人工智能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精准医疗技术,在类脑认知与神经计算、感知识别、人机交互、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高可信软件、网络安全追踪溯源、细胞免疫治疗、再生医学等前沿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到2021年,诞生一批填补国内空白、引领全球趋势的前沿技术成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率先实现产业化,在重点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实现全球领先。
壮大新产业,聚焦发展“1+4”五大新经济产业形态。“1”即强化智能经济核心主导地位,依托中国声谷,打造“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知行合一”的智能经济产业结构。“4”即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重点发展精准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AI+能源”、核能及先进光源衍生技术、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领域。到2021年,新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总体规模占比达到40%以上,诞生一批全球领先的新产品、新服务。
创建新场景,实施新经济应用场景塑造工程。主动培育与供给孕育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场景。在场景挖掘创造机制建立方面,从开展前瞻研究、建立场景库、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培育科技法人等方面着手,持续提升未来场景的创造能力。未来健康着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海量健康数据服务变现的模式与路径,智慧车站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管理车站服务场景等,通过场景建设,优化重塑经济、生产、社会、生活运行方式。
搭建新平台,实施新经济开放创新平台赋能工程。重点支持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软硬件升级扩容、做精做深细分领域、构建合作伙伴生态圈,支持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构建基于数据驱动和深度算法的类脑智能技术研发和智能经济基础支撑平台,同时,完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到2021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新经济开放创新平台集群,平台集聚服务创业项目和团队超万家,孵化支撑本地化高成长企业100家以上。
培育新主体,实施新经济高成长主体培育工程。构建“瞪羚培育—瞪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开展前沿项目路演活动,每年支持5项具有重大突破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前沿项目,打造企业爆发成长战略平台。到2021年,涌现一批发展速度快、具有爆发成长潜力和平台化特征的新经济企业,新经济企业数量增长50%以上,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达100家以上。黄琼文/图
新闻推荐
“无缝对接”3号线 绿轴公园地下空间今年开建 大学城“网红”美食街原址改造完成,摊点转入室内经营
大学城美食街改造后航拍图。晨报讯经开区大学城的露天夜市,曾是合肥吃货必打卡的网红美食街。3月13日,江淮晨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