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第三场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会上表示,量子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特别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这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也需要相关研究机构、国家相关部委和企业的支持与协作。其还表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主楼即将封顶。而且量子信息科学的成果转化,对合肥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墨子号”卫星 提前完成实验任务
“在国内这个领域中科大是做得比较早的,20多年前就开始做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在某些方向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这包括比如说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和量子保密通信的实用化等等。”潘建伟说。
当天上午,潘建伟表示,“墨子号”作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方面是实用型的,实现了超远距离星地之间的量子保密通信,同时也有个非常基础科学的研究目标,在空间尺度开展严格意义下爱因斯坦指出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的验证。“‘墨子号’发射之后,因为其性能指标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所以本来计划两年内完成的科学实验任务,在两三个月之内就完成了。于是,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就有了很多对它的性能做相关改进的时间。这是一颗科学实验卫星,本来不是为了实用化的,但我们已经把星地之间密钥的成码量在过去两年当中大概提高了40倍,现在嘀嗒一秒钟,大概能够传送40万个密钥,这样的话,已经能够满足一些初步的应用部门的安全通信需求。”潘建伟说。
量子信息科学
国家实验室将封顶
“后来我们发现光靠一个实验室的几个人做,就不太行了。”潘建伟坦言,“如果说,做前沿研究还能靠一个团队单打独斗,但对于卫星这样的大工程,就一定得靠集体的力量。”潘建伟介绍说,中科大做量子信息的研究比较早,到了七八年前慢慢进入快速发展、快速突破和深化发展的阶段,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各种技术的协同攻关。
他表示,后来在中科院和安徽省的共同支持下,开始集合整个科学院的力量,依托中科大通过协同创新来做一点大事情。2016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的创新研究院在合肥成立。量子创新研究院是推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落实安徽省与中科院省院全面创新合作协议的成果。
“目前在安徽省的支持下,在高新园区正在建设量子创新研究院。”潘建伟介绍说,研究院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建设,联合国内其他地区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开展协同研究,为组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目标是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抢占世界量子信息领域发展制高点,打造代表国家水平、承载国家使命的创新基础平台。
“目前除了前期的一些工作之外,在安徽省,特别是在合肥市的支持下,创新研究院的主大楼,也许将来可能会成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主大楼目前已经快封顶了。”潘建伟说。
力求降低成本
让大众早日享受成果
对于量子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公众的知晓率并不高。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之余,潘建伟还做了很多科普工作。
“其实量子技术离我们并不远,包括你平时用的手机,你到医院里面很多核磁共振的仪器,甚至包括我们相机里面的存储卡,都是用到了量子技术的一些相关的内容。”潘建伟形象地说,对于大众来说,你可以不用太了解量子科技的基本原理,你尽管去用就行了。“但是目前有个新兴的科学正在诞生,我们打算叫量子信息科学。对于这个量子信息科学来说,你仅仅用就不行了,还需要对它的原理有所了解。”潘建伟说。
“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尽己所能,尽可能地多做一些科普方面的工作。”潘建伟表示,他和他的团队经常到各个大学、相关部门和基层去做科普报告,尽可能让公众能够了解量子信息科学。潘建伟表示,像银行转款、银行账户信息、远程控制汽车系统等,量子通讯在原理上可提供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讯手段,在未来可大幅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目前,正努力扩大量子信息技术的覆盖范围,通过降低成本,争取能早一点让大众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
■量子与安徽
量子信息科研 合肥有“三层”优势
创新模式服务于国家战略,潘建伟说,量子信息科技可以很好地加强信息的安全传输,可提供快速的计算能力和非常精密的测量手段,“这是跟我们国家的战略需求紧密相关”。潘建伟表示,安徽省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创新型省份,还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要战略平台,同时合肥正在建设滨湖科学城。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能够助推安徽的科技创新在未来更好地发展,走在前列。
“国家总共就批了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个是合肥,一个是北京怀柔,一个是上海张江。”潘建伟说,他认为合肥之所以能入选,是因为安徽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前期做了很好的奠基。从大概念上讲,有了合肥作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而从地域上讲,安徽、合肥有一个滨湖科学城。“在这里面,将来可能又会有国家实验室和重大设施,许多重大的科技设施就变成了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里面最主要的支撑内容。”潘建伟说。
他同时表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在合肥高新区,因此在高新区有好的成果,就可以在周围开始转化。“再加上滨湖科学城,就相当于有了紧密层,有了核心层,然后再到外围,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研发,到产业化的转化。”潘建伟说,在量子信息科研方面合肥得了非常好的优势,对合肥未来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支持科技创新
安徽及合肥做了很好安排
对于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潘建伟认为,这表面上是芯片等某项技术的问题,而深层次来看,是应用基础的研究到产业化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造成的。潘建伟认为,以前有这样一个现象,搞基础研究的不太关注产业化;而搞产业的又不太关注基础研究。而现在,合肥做了一个很好的安排,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潘建伟说,为了支持合肥科技创新,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都出台了很多体制、机制上的安排。
“为什么美国科技创新这么发达?除了基础性原理研究之外,科技金融比较发达。”潘建伟透露,哪怕是在看不到盈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家也愿意进行天使投资。“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的一些企业也愿意进行天使投资了,鼓励原始的科技创新,从体制上解决更深层次的卡脖子的问题,我觉得,只要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耐心做下去的话,未来一定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潘建伟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姜志远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期,我区强力推进“四经普”登记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四经普”登记任务。3月6日上午,市统计局局长杨祥生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