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内那些装置干啥用的?
从外形上看,该无人摆渡车与普通电动摆渡车相似,前后两排共四座。所不同的是,该车前排有一个电子触摸屏,车顶位置装有一个摄影机,车头有激光雷达,驾驶台有自动/手动切换键等。
其中,相机和雷达相当于无人车的“眼睛”,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帮助它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电子触摸屏是一个人机互动的装置,具有路线预定、站点选择、临时停车等人机交互功能。
除了外观上的不同外,与普通车辆相比,在无人车内部还安装有电脑系统,这相当于无人车的“大脑”,为车辆实现自动行驶提供运算平台。
2.无人摆渡车如何保证安全?
当前,全球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研发无人驾驶。人们对无人车有许多期待,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如海告诉记者,他们对无人驾驶摆渡车还有一个更形象的称呼:平面的轮式“电梯”。
“电梯也是一种机器,它已经广泛使用,对于它的安全性,人们已经完全能接受。”江如海说,无人驾驶摆渡车与电梯有着相似之处,电梯是“上下垂直”运行,而无人驾驶摆渡车是在平面运行。
电梯是在一个封闭空间运行,而无人驾驶摆渡车在路面运行,如何应对路面各种交通情况?
“为了预防交通突发状况,我们给车辆设置了安全冗余机制。”江如海说,一旦路面出现异常情况,车辆能够启动多重安全保障机制。
比如,车辆有自检系统,能够检测车辆各个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在行驶过程中,激光雷达和摄影头能够对周边环境感知,探测距离可达120米,当障碍物出现距离在15米范围内时,就会自动启动预警机制,做好避让准备等。
在保障安全性方面,该车还有一个“杀手锏”。
江如海说,在车辆的防撞条处装有“接触式”刹车开关,就算路面出现突发交通状况,比如撞到突然跑出来的小猫小狗,车辆会自动启动刹车机制。“无人驾驶摆渡车每小时行驶10公里,在低速运行之下,车辆能够迅速刹住。”
3.实现低成本量产的技术突破点是什么?
早在多年前,合肥就有科研团队从事无人车的研发,而这是合肥乃至全国首款具备从研发到量产的低成本无人驾驶摆渡车。
“想要实现无人车的产业化,达到量产条件,在确保无人驾驶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生产成本是一个核心关键。”江如海介绍,无人车对传感器有较高要求,而以往因为传感器的成本较高,导致一辆无人车的生产成本往往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中科智驰是依托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成立的高新技术研发型企业。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中科院,从2008年开始开展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工作,攻克产业化关键技术,多年来专注于研究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自主智能决策、运动控制、导航定位等关键技术。
“我们自主研发出一套低成本无人驾驶技术系统,通过优化环境感知算法,达到不需要使用昂贵传感器也能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江如海透露,预计在实现量产后,每辆无人驾驶摆渡车的生产成本在10万以下。
4.无人车离人们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在无人驾驶摆渡车实现量产后,离无人驾驶乘用车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多年来一直从事无人车研发的江如海表示,目前智能交通的道路网络未建立,法律法规、责任界定尚未明确以及牌照发放问题等诸多情况下,无人驾驶车辆在正常高速公路、市政道路上行驶还是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城区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路况,无人驾驶车辆的处理能力跟熟练的人工驾驶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道路上有两个障碍物,一个是泡沫塑料,一个是石墩,如果来不及避让,驾驶员会判断撞上泡沫塑料更安全,但对于无人车来说,这两个都是障碍物,但它不能根据经验进行优化选择。”江如海说。
但对于无人车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江如海表示充满信心。他说,无人驾驶汽车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交通的行车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无人驾驶已经在特定场景取得应用,预计在10年后,无人驾驶汽车将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大规模走进人们生活。”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蒋瑜香通讯员 张宇 文/图
新闻推荐
20多名小读者将种各色“包家菊” 合肥包公园植树节公益主题活动半天即“满额”;本周日上午举办活动
本报讯上周本报发出“征集令”,为合肥包公园植树节公益主题活动“我来种种包家菊”招募热爱自然的小读者。活动受到了小读...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