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带来的神奇“蜕变”
对市级36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企业调查显示:
■近三年,企业年均产值增长40.4%、利润增长52.8%、税金增长45.96%。
■随着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2.62%,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9.71%,产品合格率提升19.41%,人力成本节省7.46亿元,平均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3.89%。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合肥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智能制造作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智能制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既着力在顶层设计上引领规范,也重视在实践层面具体指导,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
年初,大陆马牌轮胎新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通威太阳能合肥二期2.3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投产在即,两大智能制造项目同时发力,吹响了新一年合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集结号”。
先试先行,“万千百”工程催生强大动力
智能制造,重点在于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2015年,合肥在全国首创并实施“万千百”创新工程(即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化车间、百家智能工厂),全面推动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插上“智能”的翅膀,企业神奇蜕变。合肥万力轮胎智能工厂建成投产后,单个轮胎全工艺流程生产时间由48小时降低至30小时;公司定员下降62.45%;实现人均年产值332.58万元、工业增加值60.22万元,是传统轮胎行业的3倍;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智能工厂投产后,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
一个企业的改造强健了单个企业的“机体”,一批企业的改造则带来产业整体的提升。近期,市经信委通过合肥市工业云平台数据提取、离线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等方式,收集了360家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企业相关数据信息。数据显示,近3年360家企业年均产值增长40.4%、利润增长52.8%、税金增长45.96%。与此同时,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使得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2.62%,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9.71%,产品合格率提升19.41%,人力成本节省7.46亿元,平均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3.89%。
有关专家认为,“万千百”创新工程将生产线、车间和工厂等不同层次制造实体单元作为认定目标,解决了智能制造水平评价指标难以定量的问题,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基础的制造企业需求标准化,打破了企业对于智能制造“高大上”的传统认识,让推进智能制造有了更具操作性的方案。(下转2版)
新闻推荐
罐车高速侧翻甲醇泄漏起火 车上两人受伤挺重,所幸治疗后较稳定附近一辆轿车驾驶员亦受伤
昨天上午11点半左右,合肥绕城高速岗集收费站东侧不远处的高速路面上发生一起事故,一辆载有甲醇的罐车在事故中侧翻并发生甲...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