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提取金额10%到30%不等的手续费,公积金“代取”中介就能“量身”制作一套假材料,帮不符合提取条件的职工取出钱来!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信息不共享,公积金管理部门难以辨别提取材料的真伪,加之有关部门打击不力,致使骗提套取公积金现象泛滥。
需求旺盛,违规提取生意“火爆”
“公积金本来就是我自己的钱,躺在账户里不用也是浪费。”小李(化名)缴纳的是合肥市直公积金。他和妻子名下都有房,无贷款,不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
2018年9月,小李加入了名为“合肥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的QQ群。群主帮他伪造了无房证明和租房合同,“群主说无房证明是找内部人开的,印章是真的。只是我的个人信息是假的。”
“材料顺利通过审核,工作人员没有任何疑问。当天成功提取公积金15000元。”事后,小李向群主支付了3000元手续费。
另外,小李透露,他的一位朋友也通过该群主,以同样的方式提取公积金8400元:“朋友有房无贷款,未婚。”
记者在半年多的调查过程中,结识了在合肥专门从事公积金“代取”业务的中介小韩(化名)。“我平均每月接单十几起,月收入一两万。”他说。
“套路”满满,总有一款适合你
中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专门制售假材料,种类多达十几种,且真实性很高。
“这个无房证明是找内部人在原件上改的。之前我帮很多人做过,都成功了。”2019年1月,记者花了2200元,通过QQ名为“幸福要自己创”的中介制作了一份自助查询版无房证明。在向记者转交证明的现场,中介指着手中的文件袋说:“里面全是我帮客户伪造的无房证明。”
无房证明的准确叫法是“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结果”(下文简称无房证明)。经过对比,记者发现,在样式和内容上,假材料和真的相差无几,只是编号和印章有所差异。
第二类中介不仅伪造材料,还陪同客户现场提取。小韩(化名)就属于这一类。
“大额提取一般通过购房、婚配、大病、离职等方式。小额的以租房提取。”小韩说,提取的成功率在70%左右。他们根据材料的制作成本与客户资质的优劣,按照提取额的10%到30%收取手续费。
“工作人员不会认真核查材料的真假,也无法核查。”
小韩直言,公积金管理部门审核不严是他们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
据悉,“代取”中介已经职业化。“合肥的中介有上百人。全国各省都有。”小韩说,中介有大小之分,“大中介做的早,有许多下线。下线通过上线开展业务。有些大中介一年收入一两百万。”
骗取公积金漏洞如何封堵?
“第一,编号应该是当天日期和序号的组合,这份材料的编号却含有字母。”合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国土资源档案馆馆长王宏宝在记者购买的假无房证明上找出了两处破绽,“其次,假材料的印章是电子版的。但在2018年10月以后,自助查询系统里的印章改成了油印版。”
王宏宝介绍,目前,无房证明有人工和自助查询两种格式。他认为内部人员参与造假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表示会针对该问题进行一次自查。
“存在骗提套取成功没被发现的可能。”安徽省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法规科科长黄咏梅坦言,一是每天提取业务多,前台只能核对个人信息与公积金账户信息是否一致、提取材料是否完备;二是问题明显的材料能被发现,高仿材料却难以甄别。
黄咏梅认为,甄别率低是因为出具材料的各单位之间信息不共享:“许多材料无法现场核查。对没有明显问题的材料,我们只能先通过,交由后台继续核查。”
“异地核查也很麻烦。”洪剑英表示,目前核查异地信息有电话和函调两种办法,“打电话的缺点是不留痕,函调环节多,费时。”
信息孤岛效应明显,再加上“代取”中介活动猖獗等因素,致使骗提套取公积金现象频发。如果不遏止这种乱象,不仅会破坏共享互助性质的公积金制度,还会在广大职工心中起到恶劣的示范效应。
“我们会将记者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各公积金中心,要求他们进行核查。”洪剑英表示,他们对骗提套取公积金的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同时,我们期待尽快建立全国层面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简易顺畅的跨地协查机制,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甄别率。”
□据新华社记者金剑
新闻推荐
□合肥宋莹2018年6月7日,我的小侄子参加高考了。高考,现在已不再被视为成功的唯一标识,但21世纪的新一代们,并没有松懈,他们要...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