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记者展示自己做的糖画与剪纸。
小记者们正在学习做糖画。
晨报讯 看到活灵活现的糖画,江淮小记者忍不住“哇”的一声。看到一张张红纸在老师的巧手下变成了精致漂亮的窗花,小记者们又忍不住发出“哇”的声音。1月19日下午,江淮晨报联合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开设的假期非遗班正式开班,孩子们的惊叹声充满整个活动室。“真正感受到了非遗的美好!”一位小记者感叹道。
糖画将美食与工艺融合
一块铝板,一勺一铲,麦芽糖在小锅里“咕嘟咕嘟”冒泡儿。非遗传人杨俊生拿着铲子舀出来,勺子一歪,细细的糖稀顺着勺沿流下来,挥动铲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出现在铝板上,略等片刻,竹签上抹点糖稀,往上一粘,小兔子就可以举在手里了。“哇,太可爱了,都不舍得吃。”小记者金羽墨拿着糖画儿,爱不释手。
杨俊生还给大家讲述了糖画儿的历史以及糖画与吹糖人的区别。糖画这一盛行于民间的技艺最初起源于宫廷。16世纪的明代宫廷中,每逢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后来该技艺传入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糖画将工艺与美食巧妙融合,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于一体,受到各个年龄段人们尤其是小孩子们的喜爱,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看着杨老师制作糖画,孩子们也跃跃欲试。40多名孩子排着队一一尝试,有的画了自己的姓氏,也有的画了自己的生肖。“看起来不难,学起来不容易啊。”一名小记者画好糖画后,跟妈妈说了自己的感受,“我只舍得舔一口,亲手做的糖画,一定要保存着带回家。”
第一次剪纸,还获奖了
糖画儿好看又美味,作为一项古老的艺术,剪纸也令人神往。剪纸非遗传人朱山中老师带来了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一一给大家介绍。有古代仕女图,也有三河古镇的小桥流水,更有喜庆热闹的窗花儿,看得大家惊叹声不断。
“剪纸不难,最主要的是方法。”朱山中老师教大家如何剪纸。随后,孩子们根据朱老师所讲的方法,认真创作。窗花成品出来后,家长们组成临时的评委团,评出了三张最漂亮的窗花。朱老师把自己带来的三个作品送给了这三位获奖的小记者。“今天收获太多了,真开心。”小记者万雅妍说,第一次剪窗花,就获得了肯定。
“这样的活动真应该多多举行,让孩子们也能传承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之美。”看着孩子的笑脸,家长李女士由衷地说道。
晨报记者 张琳琳 文/摄
通讯员 郑召弟 周莹莹
新闻推荐
歌词是能唱的语言 著名编剧、词作家任卫新做客“大湖”谈歌词歌剧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上世纪90年代,由著名编剧、诗人、词作家任卫新填词的这首《永远是朋友》唱遍大...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