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珂
最近,锦鲤这种观赏鱼火了。
前不久,支付宝从200多万用户中抽取出一名幸运儿,命名为“中国锦鲤”,并提供了众多诱人福利,一时引起社会热议。随后,不少商家纷纷蹭热点,“合肥锦鲤”“杭州锦鲤”“深圳锦鲤”等各种名目的“锦鲤”刷爆网络。
然而,一些“锦鲤活动”背后却是疑点重重。比如,某微信公众号推出“锦鲤”活动,罗列的吃货大奖清单在朋友圈热传。不过,有网友联系活动中的商家询问此事,不少商家却表示并不知情。随后,更有网友爆出不同的人参与活动后收到的“兑奖码”居然是一模一样的,质疑主办方有弄虚作假之嫌。
不得不说,“锦鲤活动”在网上被称为今年最成功的营销方式之一不无道理:平台自身吸引流量,合作商家提升关注度,而用户在低成本参与的同时,又有可能获得各种福利。看起来的确是个三方共赢、小投入高产出的优质营销案例,但共赢模式背后,其实也暗藏风险。
首先,一些不良商家发起的“锦鲤活动”涉嫌虚假广告宣传。以网友曝光的某“锦鲤活动”为例,其公众号平台最初发布的文案中明确表示“联合100家商铺”,在被一些商家否认后,又改称“活动中所涉及的产品支出均由本公司提供,与部分商家无关”。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其次,一些“锦鲤活动”主办方擅自利用多家商号的名气、品牌,为自己的商业行为吸引流量,这种行为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广大“被锦鲤”的商家应主动维护名称权,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此外,大多数“锦鲤”营销会要求公众在参与活动时填写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锦鲤活动”的确是一种创新营销行为,但针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锦鲤”,还需多方发挥合力加以规范。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应时而动,加强对虚假信息、诱导活动的审查力度,同时结合营销行为的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惩处措施;另一方面,活动举办方也应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保证活动的合法、公平、公正。此外,公众在参加转发抽奖活动时也要擦亮双眼,别最后没当成“锦鲤”,却咬到不良商家的“鱼饵”。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奋斗才是最好的“锦鲤”。大家也需清醒认识到参与活动固然可能成为一个幸运的“中国锦鲤”,但是这种“锦鲤”再丰厚也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个案的、暂时的“小锦鲤”,只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思考和工作上,才能抓住真正的“大锦鲤”。
新闻推荐
近年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围绕“工业强园、生态立园、产业兴园”,始终把为企服务,当成“一号工程”来抓。园区发挥桥...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