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享受政策补贴之前先依靠人工智能“画个像”,看看合不合规,补贴高了还是低了——这是安徽省合肥高新区日前正在创新实践的一种政策奖补资金授信模式。目前,当地利用这种模式为1887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画像”,其中,449家企业成功领取累计2963万元的政策资金授信额度。
据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政府部门评价企业发展普遍面临指标单一、依据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多数评价主要基于营业收入、利润、税收等总量指标,缺乏对反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深层次指标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少数评价基于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感性认识,缺乏丰富完整的数据支撑。
为此,合肥高新区总结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历程中关键指标,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百分制”评价模型,为相关企业开展成长画像。这套信息系统设计包括影响力、实力、能力、发展潜力、贡献力五大维度的企业评价模型。其中,影响力包括股东关系等评分;实力包括注册资金等评分;能力包括社保缴纳等评分;发展潜力包括投融资等评分;贡献力包括发展成果等评分。
合肥高新区面向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业企业设计发行了一种可由市场化服务机构兑现的有价电子凭证,简称合创券,旨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市场化专业服务加快企业提质升级。
据了解,合创券运用两年以来,始终采用“抢券”模式发放小微企业政策补贴。在实际运营中,往往有实际资金需求的抢不到券,部分抢券长期占用资金不使用。为此,合肥高新区创新提出小微企业奖补资金授信模式,按照企业“画像”评分给予相应额度授信,引导企业全程线上采购科技中介服务、兑现奖补资金,实现按需申领、即领即用,提高财政资金奖补使用效益。
在本次合创券信息系统改造升级过程中,当地坚持数据汇集治理先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设区域企业法人信息总库,率先推进政务、社会与互联网多源数据大融合,率先开展基于企业法人信息的政务应用。
在合创券申领环节,企业无需再填报纸质表单、当面提交各类资质证明,90%以上的企业信息完全由系统自动带入,实现了“数据跑路、企业免填”。在审批环节,政务端施行机器智能审查为主、人工复审为辅,在线直接反馈审查结果,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人工智能审批”。在使用环节,所有合创券交易支付实施全程电子化,完全可追踪溯源,实现了“规范监管、透明服务”。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推进双创扶持政策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摘自《工人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都说信访维稳难,而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信访维稳却有高招。以往经常有困难户跑街道要救济。经查,其中符合条件的...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