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做强扶贫产业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本报记者 吴 巍 本报通讯员 赵广军

来源:淮南日报 2018-09-20 11:30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记者走进寿县三觉镇陈岗村食用菌生产基地时,工人们正忙着打包烘干的香菇销往各地,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江国好称,像他一样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5户,他们每天工资100多元。食用菌基地由驻村帮扶的市民委投入49万元建设,建成后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元。

在脱贫攻坚中,寿县三觉镇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蔬菜蘑菇大棚种植、白鹅土鸡养殖等优势产业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群众”模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托产业发展自主脱贫,实现脱贫扶志双赢。

在陈岗村,已建成村集体60KW光伏电站一座,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该村对无资源、无劳力、无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安排3KW家庭光伏电站项目,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对因病家庭安排健康扶贫,今年以来,巳享受“351”政策71人次,享受“180”政策26人次;依托朱长城西瓜香瓜种植基地带动48户,张久安蔬菜种植基地带动30户,食用菌基地带动贫困户15户……该村还根据家庭情况介绍务工和劳务输出,其中在本村建筑工程队和建材厂务工62人,在上海、苏州、厦门等地务工70人。通过这些工作,陈岗村完成了224户534人脱贫任务。

正在三觉镇张岗村驻村帮扶的县委办工作人员陈晨介绍,张岗村产业发展主要措施为特色养殖、光伏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今年产业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到户资金第一期8万元,第二期12万元现已申报完毕,待审批后补助到位。

在张岗村康达养鸡场,镇扶贫办主任江国军介绍道,这是一家年产鸡苗2千万只、年出栏土鸡2万只的大型合作社,近两年,有25户贫困户在企业务工,并实现如期脱贫。合作社向贫困户无偿提供鸡苗,并回收出栏土鸡、负责销售,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新修8条共计11公里通村民组水泥路,对张岗村街道进行扩建提升,新建230平方米村民活动广场,修建公厕、清理水塘、硬化支渠……近年来,张岗村“两委”提振精气神,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不懈努力,村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与此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光伏发电、水面承包等措施显著壮大集体经济,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三觉镇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张岗村、陈岗村等产业扶贫培训基地,主要生产食用菌、绿色蔬菜,产品销往合肥、六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基地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扶贫产业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采取贫困户无偿认领部分大棚进行经营管理,实行收益分成,安排贫困户在基地就业,吸收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基地分红,土地入股,订单保价收购等带动模式,实现贫困户增收,促进稳定脱贫。

“我们通过菜单式扶贫,项目化带动,全覆盖的技术服务,有效催生了蘑菇、皖西白鹅、三觉土鸡、大棚菜等产业的发展,通过综合施策和企业带动,惠及贫困群众。”三觉镇负责人丁友康介绍称,该镇督促引导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联系贷款从事自身发展、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安装光伏发电等方式,确保今年脱贫对象通过产业脱贫达到全覆盖。据悉,今年该镇首批安排2018年拟脱贫户村级光伏带动项目99户,通过资产收益项目惠及贫困户205户,安排自身发展项目惠及375户,全镇166名贫困户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通过劳务输出安排213名贫困户到省内外就业。

新闻推荐

不动产权证书可邮寄送达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瑶海分中心获悉,为了实现不动产登记工作提速增效、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做强扶贫产业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本报记者 吴 巍 本报通讯员 赵广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