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67处下穿桥、南淝河、板桥河等河道陆续配上“千里眼”,路灯装上“防水贴”,下暴雨也不怕受潮……今年夏季,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平安,合肥城建部门正加快普及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街头的市政设施安全系数。
最低点安装积水监测预警设备
在城市防洪方面,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下穿桥等易积水点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166个,最低点积水监测预警设备60个,雨量站点27处、河道水位监测3处,范围涵盖城区67处下穿桥、南淝河、板桥河等处河道。
记者了解到,仅在城东22处下穿立交桥的排水系统内,就安装了21个积水监测设备和74个监控摄像头,可实现下穿桥、立交桥等处积水情况全天候不间断监测,高效、准确把握预警信息。
“在此基础上,还设计开发了合肥市城市防洪预警预报平台与视频监控系统。”排管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将强化短时强降雨过程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排水防涝“补短板”项目建设进度,针对一些新出现的积水点,落实整改。
路灯装上“防水贴”
夏季天气多变,受强降雨、雷电及强对流等极端天气及城市内涝影响,照明设施极易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给行人和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为保障设施使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市政部门针对道路路灯及配电设施电缆接线端点容易老化、破损的现状,对辖区内路灯设施作了全面普查,并开展了电力电缆绝缘盒安装工作。
此次使用的电力电缆绝缘盒采用全灌封高压绝缘树脂胶封闭接线端点,运用绝缘防水填充胶浇铸工艺,具有液态固体包裹式全密封特性。这种“防水贴”能将水、空气、酸碱腐蚀、紫外线辐射等恶劣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与电缆接头隔离,可直接埋于地下或放置于水中长期稳定运行,在极端天气下也能有效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同时,运用“透视眼”,快速定位道路照明地埋电缆故障。在照明设施检修工作中使用了电缆故障快测仪,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三次脉冲法”技术,轻松解决带电电缆路径查找问题,核查地下电缆走向、埋深深度,精准定位故障区域。借助此仪器,市政部门近期共解决临泉路、新蚌埠路、宋斗湾路等20余处因电缆破损老化等原因引起的路灯不亮案件。
柯岚茜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三朵“梅花”同台赢得满堂喝彩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