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19日报道 合肥市第20中学的80后教师李祥刚刚评上小学高级教师,距离他上次评上中级职称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 “很多同事中级评完,要等一二十年,有的等到退休都没有评上。”李祥感慨道,“多亏了这次职称改革,否则不知还要排队到什么时候?” 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难,尤其青年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职称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遇到天花板,没有了“奔头”,由此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势必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会给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打破体制坚冰,2017年下半年起,合肥高新区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变“单打独斗”为“通盘推进”;变“论资排辈”为“优胜劣汰”;变“结果导向”为“过程严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全区2017年全年参评高级职称评定的中学教师25名、小学教师22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10人,最年轻的才35岁。 职称难评,难在指标上,过去高级职称指标“下放”至学校,实行“一校一核”。也就是说,每个学校的指标是相对恒定的,只有老教师退休了,才能空出来一个指标。由此造成“60后早评上,70后巴巴地等,80后、90后没指望”的尴尬局面。 此番改革,教师职称岗位纳入全区统筹核定,由此扩大了基数,2017年新增高级岗位指标3个。统一核定,中学高级岗位10个,小学14个。 值得一提的是,职称改革也让老教师看到了希望。2016年,孙明东所在的学校空出一个指标,但因为自己的校长身份,他主动放弃参评。“这一次,是全区的人一起竞争,于是我就报了。” 孙明东终于在退休之前评上了高级职称,距离他评上中级职称已经过去了17年。作为区里的名师,有了高级职称这个条件,他将向“特级教师”的评定发起冲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2017年合肥高新区教师高级职称评选过关率达到96%,比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80%的通过率,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改革初衷。 新闻推荐 ○《手术之后》黄山摄○《敬老院开心的老人》张文摄○《城市美容师》陈明摄○《科学家任涛》徐国康摄...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