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三代人的车故事

来源:淮河早报 2018-07-17 22:19   https://www.yybnet.net/

谢发能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农村人若能看到行驶的汽车,那真是一件稀罕事,偶尔会见到一辆黄色吉普车打门前路过,听大人们说,那是每个公社(现在的乡政府)所配备的唯一公务车,一定是公社“一把手”下来走访或有什么要事办理。谁也没能想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小轿车竟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有的家庭还拥有几辆汽车,此乃翻天覆地,换了人间。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由于兄弟姊妹多,又大多在读书,家里生活非常困苦,几个月都不见荤腥,最奢侈的午餐,就是蒸个鸡蛋羹,或买块豆腐烧咸菜。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转,父母为了承包的田地多生产,起早贪黑,我们每逢星期天或放晚学,总要下地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锄地、浇水、拔草,给棉花打公枝、摘顶心等。令父母最头疼的就是重担活,几千斤的稻子,要收割、掼桶,再运回距离五里多路远的家里,确实是件麻烦事;上个集市场买卖,也得十几里。为了更有效的生产和生活,父亲给我们家添置一件大型工具——板车。买那板车轮花费了80多元,那时可算一笔不小的开支,车床、车把、车厢板,都是利用家里的木料,找本村的土木匠做的。有了板车之后,无论是干农活,还是上市场买卖,那真可谓轻松多了,几百斤的货物放在板车上,一人就能拉走,父亲常说,家里置了板车,真比添了一个重劳动力还管用,请人干事,还要陪着笑脸管吃管喝,板车根本没有这些讲究。不过,对于板车轮,父亲用过之后,都要小心擦洗、悉心呵护,一般人来我家借板车,父亲是概不外借的。

1984年,我上高中时,我们家经过几年的积蓄,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准备拆旧房,兴建砖墙瓦屋。房子上梁那天,几个舅舅来贺喜,问我家最需要什么东西,我说想要一部自行车,因为我家离小镇上的高中有十几里路,每天早出晚归,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有时下雨,等赶到学校时,外面衣服被雨水淋湿了,里面衣服让汗水洇湿了,那滋味真叫人难受。征得父母的同意,四个舅舅共同凑了150元,给我买了此生拥有的第一部自行车——“美骑”牌(合肥自行车厂生产)。这辆自行车伴随着我度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直至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二年,我就用自己的积攒工资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凤凰”大平跑,算得上是时髦品牌自行车。作为教师的我,无论是到学生家家访,还是回乡下探望父母,自行车于我,太方便实用了。就这样,从读书到教书,自行车与我一伴就是匆匆三十多载。2008年搬家到县城时,为了清洁利索,只好忍痛割爱将骑了20多年的“凤凰”自行车,卖给了一位收废品的老人处理了。后来,在县城为了买菜或上街需要,我和妻子商议,又买了一辆电动车,至今一直仍在使用着。

去年,儿子考了驾照,为了改善生活和短途的自驾游,我们又花了20多万,给儿子买了一辆上海“大众”牌小汽车。如今上班下班,儿子天天开着小汽车来来去去,遇到周末或节假日,儿子还开车带我们去周边的风景区旅游观光。有了私家车,说走就走,真是方便、自由、快捷。从父亲拉的板车,到我骑的自行车,再到儿子开的小汽车,让我看到我们家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家庭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让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生活,也使我们的祖国变得繁荣昌盛、日益强大。为此,我要放声赞美:感谢你——改革开放!

新闻推荐

45座假公交站打了谁的脸?

杨玉龙最近,合肥市区曝出45座公交候车亭无人认领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7月14日下午,合肥市瑶海区政府新闻办通报称,...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用水错开三个高峰2018-07-17 11:39
猜你喜欢:
评论:(三代人的车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