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席井村村民 徐尚华
整理人:本报通讯员 沈静
2007年,小孙女冉冉的出生,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喜悦。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小孙女慢慢长大,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学走路。后来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是脑瘫患者。从此,家里人一心想着怎么去给孩子治疗,本就不富裕的家境,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村居残联工作人员知道我家孙女的情况后,热心地为她办理了残疾证。他们还告诉我,现在国家有民生工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可以免费让孙女得到康复训练。2013年,在多处寻医无果的情况下,我抱着最后的希望,将孙女送到合肥市一家康复指导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刚送到中心的第一个月,小孙女不愿意待在那儿,每天早上一到中心门口就闹着要回家,但我一想孙女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便狠狠心,还是陪着她坚持留在康复中心。如今,孙女在中心接受训练已经有4年多时间了,我感觉孩子的变化挺大:接受训练前,小孙女在家都是我们替她弄好,她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懂。现在,她不仅能听懂我们说的话,而且也给我们以积极回应。看着她那天真烂漫的笑脸,我感觉非常欣慰。
小孙女每年都可以去康复机构享受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不仅如此,她每个月还有60元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申请到了辅助器具。
小孙女的变化,让我看到了希望。民生工程保障了小孙女的未来,残疾儿童康复给了小孙女不一样的明天。
新闻推荐
王旭东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