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瑶海区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市二院新区举行区域性医联体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将由瑶海区卫计局统筹规划,以合肥市二院为牵头单位与瑶海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区域医联体,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联动改革、协同推进、同步完善。整体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同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基层首诊”的就医格局。
医院探索医联体已有八年经验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已成为规范就医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医疗资源效能的重要载体。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合肥市东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在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自2010年以来,市二院就以对口支援工作为载体与多家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2015年,市二院正式启动了医联体建设:一是以专家坐诊、大型义诊、健康教育、医客平台等为抓手,与医联体单位建立密切的交流与转诊机制,帮助医联体单位技术进步、质量提高、管理规范。二是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医疗、检查检验共享,提升医联体单位诊疗能力。三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保障区域内居民身心健康。四是推广临床适宜技术,多次组织召开新技术新项目展示会,推动县区医疗机构发展。
2016年10月瑶海区与市二院签订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和资源共享等工作方面开展了扎实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完成转诊住院600余人次,检查2000余人次,组织义诊10余次,安排人员进修30余人次,对口帮扶、坐诊600余人次。
截至目前,市二院已与23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医联体(医共体)协议。“今天,我们又将与瑶海区政府共同组建区域医联体,这是落实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为区域百姓健康谋福祉的一件喜事!更是加快深入推进我院医改工作的一件幸事。” 市二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建中在致辞中说道。
定期输送人员前往医联体单位培训
据悉,医联体内的这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紧缺岗位由合肥市二院安排院内相应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岗,人员人事关系仍属市二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合肥市二院支付相关人员经费。
合肥市二院将有计划、分批对医联体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轮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对医联体单位免费开放技能培训中心,安排专科老师进行技能培训的带教和考核;定期安排(每月或每季度)医务、护理、质控、院感、药学等方面的专家对医联体单位进行督导检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每周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和青年骨干到医联体单位坐诊、查房、讲座、带教,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坐诊专家进行三级查房,帮助提高医疗水平,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进社区,进行业务指导并协调上下转诊工作。
此外,合肥市二院还将为医联体单位预留专家、普通门诊号源及住院床位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在医联体单位之间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心电、检验、病理、影像等诊断指导。
三年内量身打造多个“全科+专科”
引导群众建立“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科学就医理念。对需上转的患者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流程,目前双向转诊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医联体单位通过转诊平台向医院转诊,为居民提供方便;二是纸质双向转诊单转诊通过合肥市二院制定的流程(由社服处、门诊部负责),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就诊,方便就医。
根据3年预期目标:依托二院全科和专科优势,结合各中心自身医疗特色,量身打造“共建特色全科+专科”,并形成品牌。三年内陆续打造铜陵路中心妇产特色全专科、七里站中心肛肠特色全专科、大兴镇中心全科特色全专科、红光中心康复特色全专科等特色全专科。依托二院护理优势,开展高年资护士下社区试点工作,2018年完成七里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童明明社区护理中心打造,再以点带面全区铺开。在三年时间内陆续打造铜陵路产科护理中心、红光康复护理中心、大兴慢病护理中心等特色护理中心。依托二院检验优势,打造区域检验中心,通过二院捐赠、中心采购等方式更新检验设备,中心无能力检验项目送至二院代检,逐步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检验结果互认。依托二院影像优势,完善远程会诊项目。2018年实现13家中心心电远程会诊全覆盖,本年度至2019年逐步实现B超、放射等项目远程会诊。
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为最终落脚点
专家对口帮扶,患者就近寻医,成立医联体最终是要为老百姓谋福利。家住瑶海区东七里站的张大爷今年70多岁了,长期患有糖尿病,行动不便,到大医院看病成为了他的心病。而现在,用七里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成启主任的话说,“现在方便了,这些老病号每周二只要过一条马路,就能和二院内分泌的专家进行交流了。”原来,自从与合肥市二院建立医联体以后,医院的专家都定期到社区医院开展坐诊,与大医院的门诊没什么两样。“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我们还有医联体信息E平台,进行预约服务。”王院长向患者介绍他们开展的这些新举措,“以前来看病的病人不多,现在有专家在,看病的人也渐渐多了,这样也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
作为分级诊疗的一个探索模式医联体已经为很多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而事实上还有很多难点痛点是需要解决的。当天的签约仪式上,李建中还指出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是要围绕中心攻难点。要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心工作,充分利用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帮扶、支援、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二是要把握重点强基层。以三甲医院的资源、技术、质量、服务、品牌为核心,努力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质量可靠、服务一流的社区卫生队伍,把人才留在基层、把技术服务基层,使基层服务质量与大医院同质化。同时,在省、市、区卫计委的关怀下、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方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训上门、督导上门、服务上门,共同建设省级、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三是要服务大局做示范。我们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把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向全面、广泛、深入推进,在全面提升瑶海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的同时,总结经验、凝聚智慧、提炼亮点,并以此推动全市乃至全省医联体建设工作。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韩婷/文 高勇/图 通讯员 朱沛炎
新闻推荐
家中天然气气压低?别担心! 环城高压管线已建成166公里,投用后能解决末端供气不足问题
本报讯一到用气高峰,一些处于供气管道末端的用户可能就面临“断气”或气压不足的情况。记者采访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合肥环...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