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于老人和子女来说,家中的头等大事便是老人身体健康,吃嘛嘛香。随着经济发展,如今的老人大多收入稳定,生活环境良好,对健康和养生也格外重视,所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可有一件事却被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老人的心理越来越脆弱,“心病”有不少。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心理专家表示,为人子女,不要忽视老人的心理变化,应及早注意到并及时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
6成老人有“心病” 大多是寂寞“惹祸”
记者在走访合肥多个社区的心理咨询室时了解到,最近几年,前来咨询的老人较以往大有增加,其中有6成老年人是专程来看“心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问题困扰着老人的生活,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身体不适所占的比例也很高,这些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一些看似“无理取闹”,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
“坐镇”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们发现,老人们的“心病”,大多是寂寞“惹祸”。因此,子女们在忙于工作的同时,应常回家看看,多给予老人陪伴和关心。
故事1:独居大爷总觉得邻居故意“找茬”
76岁的林大爷自从老伴10年前去世后一直独居,平日里,他总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看书,很少与人交流,偶尔去小区广场散步,也从不和别人扎堆聊天。原本脾气温和的他最近两年却变得“蛮不讲理”,还总是觉得左邻右舍故意找茬,都在“欺负”他。
“他们合起伙来欺负我。”林大爷愤愤不平地说,就拿前几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当天晚上8点,他已进入梦乡,可迷迷糊糊中听到了猛烈的敲门声,“大晚上的,我一个人在家,便没敢开门。”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敲门声再度吵醒了他,林大爷有些生气,开门一看竟是楼上邻居吴大姐,“她说,孩子的校服掉到我家阳台上了,想取回去。”林大爷生气地质问她,干嘛大晚上敲门,吵他睡觉,是不是在故意‘找茬\’。”
吴大姐委屈地解释道,校服掉落后,她一着急,也没注意已是晚上8点,便直接下楼敲门了,“我真不是故意打扰您休息。”
面对吴大姐的解释和道歉,林大爷不依不饶,“我知道,你们这些左邻右舍都不喜欢我,所以合起伙来‘欺负\’我。”说着,他还拿起手机向子女们“告状”,对此吴大姐和其他邻居直呼“冤枉”。
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找林大爷聊天后发现,老人的子女很少来探望他,常年的独居生活让他觉得十分孤单,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对子女的想念,甚至觉得只有自己有点什么事情,孩子们才会上门探望他、陪伴他、关心他。
专家观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认为,这是老人的一种“黄昏心理”,多发生在独居老人身上,因为人际交往狭窄,总觉得自己被排除在生活之外。“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整个家庭环境的配合,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聊聊天,排遣老人的寂寞心理。”她还提醒说,如果老人的情况依旧比较严重,就不能仅依靠单纯的心理疏导,需要到医院的心理门诊去看看。所以为人子女,不要忽视老人的心理变化,应及早注意到并及时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
故事2:大妈家里家外爱“挑刺”
“上次那个演出简直没法看,音响不给力,领舞跳得也不行……”“有些人就喜欢穿着睡衣去菜市场买菜,太有碍观瞻了……”“儿媳妇,我说句实话,你别不高兴,衣服得手洗,洗衣机哪能洗干净……”“小宝,你整天不想着好好学习,就想着去学跳舞、滑冰,奶奶心里着急啊……”
在合肥市沁心湖社区,说起爱“挑刺”的李阿姨,居民们都直摇头,“谁不知道她那张嘴,整天家里家外的‘挑刺\’。”居民罗阿姨和李阿姨是多年的同事和好友,“我劝过她很多次,别什么事都看不惯,总喜欢操心……可无济于事,她说自己改不了了,就是忍不住想说。”
李阿姨说,自从退休后,自己一直适应不了,“心理落差大,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不满情绪。”工作时,她大小算个领导,工作上始终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我现在也一直劝自己,得把‘挑刺\’这个毛病改掉,不然不仅得罪左邻右舍、朋友,还得罪家人,现在小孙女看到我都绕着走,生怕我挑她毛病。”
专家观点:“不少老人在退休后,会出现心理落差,总是觉得自己不再受到尊重和重视,找不到存在的价值,于是不自觉的以‘挑刺\’的方式表现出来,想以此获得别人的重视。”对此,周金妹给出“药方”:主要依靠老年人自己调节,首先要放下身段,积极融入到退休后的新生活当中。尤其是从干部岗位退下来的老年人,更要经常提醒自己,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网。
其次要走出去,不要呆在家里。很多老人在退休前有一群工作上的伙伴,退休之后突然觉得无所事事,鼓励老年人走出去,一方面寻找新的伙伴,另一方面多参加社区活动也是个人价值重新建立的过程。也不妨借机培养新的爱好,转移注意力,有助于更快、更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当然,家人也要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以帮助其适应退休后的落差。”周金妹说,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和重视,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尊重、赞美、鼓励,有助于给予老人更多的正能量。
故事3:“财迷”大爷总担心“钱没了”
68岁的刘大爷自从老伴15年前去世后,一直一个人生活,“儿子一直让我和他们过,可我不愿意,我觉得一个人生活自在。”他认为,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早晚会为钱、房子之类的琐事吵架。
最近几年,刘大爷一直张罗着相亲的事,“我想给自己找个老伴,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选。”他说,自己来来回回相了很多次亲,可没找到“门当户对”的,“我希望对方也是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和我差不多,子女都有不错的工作,生活上没太大压力。”他说,之所以这么考虑是担心别人是冲着他的财产来的,“老了老了,我可不想辛辛苦苦存了一辈子的钱没了。”
儿子小刘说,其实他也担心爸爸会被人骗,到时候人财两空,“我也想劝他,把银行卡和房产证放我这儿,可又担心他多想,说我惦记着他的财产。”
专家观点:周金妹表示,老人的安全感,尤其是独居老人,很多时候源于房子、存折等“老底”,子女对老人应多一份体谅。“儿女提出帮忙保管老人的存折或银行卡,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单纯的,怕老人年纪大了把卡弄丢,也怕老人一时迷了心窍被骗。但是,殊不知这样只会加重老人的不安全感,多为父母想一想,比如办张主副卡,老人手里拿着卡,放心;同时子女也可以妥善保管老人的财产,防止被骗。”
此外,老人对财产的焦虑,不妨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比如刘大爷担心再找老伴是冲着钱来,可以在婚前做财产公证,免除双方的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合公新李萌)6月29日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获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合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