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第二届类脑智能论坛日前在合肥召开。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吴枫向外界透露类脑实验室成立一年以来的工作进展。他表示:人工智能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机器学习;另一条则是类脑智能技术。
类脑智能技术,也被称为脑启发人工智能技术,是指从人脑中借鉴其机制和机理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全球类脑智能技术研究主要面临最大的难题还是对脑的观测、脑的认识和脑的工作机制的了解。”吴枫表示。事实上,一个很小的脑组织,其细胞层面、连接层面的成像数据很大。“未来,实验室将会完成超过300只小白鼠的高精度脑图谱的绘制,还将完成全球首例猕猴高精度脑图谱的绘制。”吴枫说。
类脑实验室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推进产业化,这包括研发面向类脑智能的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的类脑机器人等,推进类脑视频监控、语音交互、无人驾驶等产业发展,目标是形成千亿元级重大新兴产业。
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峰,目前正主持类脑实验室的产业化工作。他向记者透露:目前类脑芯片已经第一次流片(试生产),但运算能力并不大,距离产业化仍有一定距离。“大家都知道,人脑的功耗是非常低的。”刘海峰说:“(流片的)类脑芯片也有类似的特点,与同等计算能力的芯片相比,类脑芯片的功耗小了两个数量级。”“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暨人工智能开放社区”也正式发布。“目前,它的计算能力可能比不上天河二号、太湖之光这种超算(超级计算机),但是它瞄准的是前沿类脑技术研发、高效智能计算系统、先进人工智能算法,支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调试、训练与业务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桂运安6月23日上午,中科大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在合肥举行。中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在毕业...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