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岁的孙云海是包河区大圩镇许贵村卫生站站长,也是“全省最美乡村医生”之一。
在许贵村卫生室门口张贴着上班时间: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半。孙云海几乎每天都要出诊十几趟,实际工作时间显然远远超出七小时。孙云海这样一干就是28年。
1990年,孙云海从济南卫生学校毕业,在合肥市东门开了一家诊所,每天收入大概300元。当时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孙云海城里乡下两头跑。那时只要他在家,总有街坊邻居上门请他看病。渐渐地,家里的病人越看越多。思虑再三,孙云海决定关掉市区的诊所,回乡行医。“收入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孙云海说,既然选择回来就不能考虑收入了。
自打孙云海的卫生室在村里开了起来,就深受村民好评,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连隔壁村子的人也慕名而来。工作中,孙云海不仅认真记录患者的每一次问诊,更把这些病历印刻在脑海里。全村3000多人凡是在他这里就诊过的,只要看到名字,孙云海就知道他得过什么病,对哪种药物过敏。“如头孢,别的卫生室可能只有一两种,我这里就有十几种。每个人体质不一样,适合的药物自然也不一样。”孙云海有些自豪地说,“这都是趟出来的经验。”
2010年,随着基层医改推进,大圩镇各村建立起公共卫生室。孙云海在全镇第一个把自己的个人卫生室并入了村卫生室,医疗器材、药品也一并带了过来。2011年,大圩镇东林村启动征迁,900多份资料转到许贵村卫生站,其中有27份重点人群健康档案需要上门随访。而此时,这些人早已搬离原址。孙云海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一个个电话联系后上门随访,核实完善档案。
2016年,村里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孙云海又成为了一名“家庭医生”,为全村5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和上门随访。体检的时候,他早晨5点半就出门给村民测血糖、量血压、送药,晚上9点才下班回家。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当好村民的健康“守护神”。
对孙云海来说,除夕出诊已是家常便饭。2011年,除夕夜里11点多,孙云海突然接到本村一位胆石症患者求助,腹部疼痛难忍,去医院又不太方便,请他上门看看。按照村里惯有的习俗,除夕夜间只有到了大年初一凌晨放过开门炮才能出家门。家人都劝他等过了12点再走。“这都什么时候了,病人可等不了。”孙云海放下电话,二话不说立刻赶到卫生站,先是找到病人的体检单,再上门给予对症处理。一番奔波下来,已是新年的正月初一。
从行医第一天起,孙云海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录着自己的行医经历。28年来,孙云海诊疗病人数十万人次,出诊四万人次以上。给五保户、孤寡老人免去的出诊费、医药费加起来有20多万元。
“医生本来就是个感恩的职业。”在孙云海看来,病人把一切交给了自己,他就应该把一切还给病人。
·李多庆 本报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我市获批全国首批“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参与城市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