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电气等被称为生命线工程,合肥在全国率先实践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让人们生活更安全。这一团队核心技术实践者之一便是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博士、研究员许令顺带领的科研团队。 城市公共安全每天采集数据达50亿条
许令顺主要从事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他告诉记者,2015年8月,他们团队开展了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项目一期的建设。2016年12月,项目顺利验收。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成功预测了5起燃气泄漏事故和2起供水漏水事故。去年3月,项目二期全面开展,建设范围覆盖了合肥市主要的燃气管网、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和热力管网。技术成果已经在省内的合肥、淮北和马鞍山以及省外的乌鲁木齐、福州和佛山等城市安全管理中得到推广。
据了解,合肥已在全国率先用此技术在51座桥梁、822公里燃气、739公里供水、254公里排水、201公里热力管廊开展检测,检测里程超过2200公里,每天光采集的数据便达到50亿条。
创新管理模式让城市更安全
许令顺带领的技术团队,从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热力和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现状和危害为出发点,建立生命线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整个城市的生命线综合运行风险,给出城市生命线风险“一张图”,为城市整体风险把控提供依据。
许令顺介绍,他们团队开发一系列模型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对监测数据的分析。通过监测数据的变化,实现了燃气泄漏预警、地下空间爆炸风险和危害范围,供水管道泄漏预警、漏水位置预测和路面塌陷风险预警,排水管道渗漏、淤堵、雨污管道错接、外溢、城市内涝预警,热力管道爆管、泄漏和路面塌陷预警等功能。并将以上技术在大数据平台进行集成,实现了应用软件系统快速、可靠运行和三维可视化直观展示的效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技术成果同时也获得了安徽省经信委的首台套重大装备认证和清华大学年度十大创新产业。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
新闻推荐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站塘分校九月正式开学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