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路 第二小学 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产生冲突,不是孩子没人接,就是孩子没人“管”。对于由来已久的“三点半”难题,2018年年初,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率先迈出步子,在课后三点半活动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措并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把三点半课程和社团活动有机的结合,纳入学校整体课程文化体系中。 今年3月11日,央视《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就关注了临二小的“三点半课堂”。如今,3个月过去了,临二小的“三点半课堂”更加丰富了,5月初该校新增了非遗课堂,邀请了非遗传承人来为孩子们开课,现在已经有五大类近40门课程(社团),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为学生免费开课两小时。 5大类近40门课程课课有特色 为了让孩子们的“三点半”时间更加丰富多彩,临二小整合多方资源,共开设了五大类课程。其中,校内教师社团开设了包括乒乓球、微国学、小胖墩训练营等7门课程;外聘教师社团开设了包括管弦乐、合唱团、篆刻、街舞、航模、轮滑、武术等12门课程;家长社团则开设了编绳、素描、军体拳、象棋4门课程;非遗社团开设了剪纸、船模、蛋雕、棕编、面塑、黄梅戏、京剧这7门课程;创客社团也开设了桌游等5门课程。 “全校目前1350名学生中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参与其中,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本校教师、政府公益项目、街道社区教育资源、外聘专业教师和部分热心家长。”临二小教导处副主任宋彤介绍说,这些课程分散在周一至周五的放学时间,孩子和家长根据自身需要报名参加。从目前开设情况看,像小胖墩训练营、三点半家长微课程、三点半非遗大讲堂、三点半创客公益课程作为学校的创新实践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 宋彤透露,目前学校还在不断创新思维模式,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希望让课后三点半惠及更多家庭,后期学校也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以及评价。 非遗进课堂传承人手把手教学 如何在鸡蛋壳上雕刻出精美的图画?简单的棕丝怎样才能编成活灵活现的动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竟然是面团捏成的?精美的船模制作到底要多少道工序?不画模子,你能剪出美丽的窗花吗?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临二小的孩子们走进了非遗课堂,从好奇、疑问到探究、学习,孩子们利用每周的“三点半课堂”沉浸在了非遗世界里。 “以前只是在展览中见过,没想到自己也能学习这鬼斧神工的技能。”“我报了蛋雕课,觉得特别有技术含量,我们的老师超级有耐心。”对于许多孩子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活态的,必须经过传承才能得以保护。宋彤说,“非遗进课堂不仅能够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也能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蛋雕、剪纸、棕编、船模、面塑五个非遗社团课程,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非遗文化,5月18日,临二小举办了“非遗进校园”大型实物展示活动,除已经设课的非遗项目之外,学校还邀请了木板水印、松石内画、火笔画、核雕、糖画、花鸟字画、吴山铁字等。平常的一锅一铲,在传承人的手中变幻出了各种造型,随着小铲刀一铲,粘上竹签,糖画就完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小小的玻璃瓶,传承人凭借一柄弯毛笔、一颗灵慧心,细毫在寸幅之间描绘出一幅幅风光、人物等内画精品,引得学生阵阵喝彩。 “所有课程,我们邀请的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彤表示,随着各类非遗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迅速高涨,往小了说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往大了说,他们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把爱好逐步变成特长的进程中,校园里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教学内容活有高科技也能接地气 作为合肥市首批课后三点半创客公益课程试点校之一,临二小的三点半“我是小创客”课程也于5月初正式开课。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学段特点,创客社团面向全校分年级设置了桌游、MigoBot、CodeMonkey、3D打印、Arduino五大核心创客课程。 每天下午的三点半,学生们在微机室现场学习图形化编程,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游戏动画,并分享在网络供其他学生参考。创客课程的老师们精彩地授课、耐心地指导,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以前觉得创客一定很难,没想到老师的课特别有意思。”瞧,没有任何基础的他们开始着手软件编程和调试了,成员之间互相学习讨论,学习氛围浓厚。动手快的同学帮助操作慢的,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核心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校同样关注每个个体学生的需求,小胖墩训练营就是其中的一个。帮助“小胖墩”减肥,以前可能是假期训练营或者健身减肥机构的事情,但2017年秋季开学后,临二小却主动揽下了这项“重任”,开始免费为学校里的“小胖墩”们量身定制瘦身计划。在学校体育教师吴海波的指导下,“小胖墩”们开始挑战自我,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百米冲刺跑”……一项项动作下来,“小胖墩”们大汗淋漓。 “训练营里,体重最重的孩子身高不到1.6米,但是体重已经达到160斤,远远超过了正常成年人的体重。”吴海波说,训练营得到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爸爸妈妈们除了配合学校为孩子们准备健康营养的饮食外,还会督促他们运动,甚至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锻炼。 五月份,临二小的三点半课堂迎来了一群英姿飒爽的“升旗手”,他们是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踢正步、行军礼、升国旗……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严肃的神情让人感动。“六一”当天,“升旗手”们的精彩表现引来了安徽经视《帮女郎》栏目的采访,并在当天下午《帮女郎》栏目的头条播出。“升旗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是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成立国旗护卫队,也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大队辅导员说,孩子们能利用三点半后的时间来坚持练习,也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整合社会资源家长开设微课堂 除了外聘专业老师进行授课之外,临二小的“三点半课堂”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老师,他们都是临二小的家长。家长微课堂目前开设了有象棋、素描、编绳、军体拳4门课。 周五16:00,四(2)班教室里孩子们正在酣战,原来由四(2)班志愿者家长开设的象棋课正在进行中。家长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用实战教学,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个精彩环节都不敢错过。棋盘虽小,但象棋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可是一点都不少。 此时,六(2)班教室里则是另一种景象,家长将自己多年来珍藏的素描作品一一呈现出来,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认真听着老师讲解关于素描的基本常识和绘画技巧。看得出来,孩子们的眼里充满了崇拜之情,他们说素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家长老师教得很棒呢。 创意编绳课来的是一位女家长,她非常的细心,为了让同学们学得更快更好,她甚至在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课堂上,她会走到每个孩子身边,口里给她们念口诀,手上为她们做示范,一遍没看明白,再来第二遍、第三遍……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授,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基本编法。 “其实家长微课堂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上面所说的长期开课的,除了这些,还有一部分是微课,这些课程不固定开课,家长会教授1至2节课,学生凭兴趣自愿参加,目前我们已经开过茶艺、女生课堂等课程。”宋彤介绍,为了让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对青春期变化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知晓青春期保健知识,学校在上个月邀请了市一院医生为女生专门开设了青春期女生课堂,前来听课的女生很多,孩子们内心充满了好奇,听得非常认真。课程的开展让她们减轻了心理负担,在生活和学习上更加的自信了。宋彤表示,目前,对于家长微课堂的开设,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学校将考虑后期增设课程。宋彤 汪红霞 新闻推荐 关井小学联合江淮晨报、磨店社区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专门受过欧洲足球培训的李教练,正在带领孩子们练习传球...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