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放百年眼光 集全省之力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

来源:合肥日报 2018-05-26 04:0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学者创新创业论坛举行

图为论坛现场 记者 张大岗 摄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昨日下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学者创新创业论坛在肥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话创新创业,畅谈人才发展。据悉,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以来,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标志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攀升。

发展定位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合作

2017年1月10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这是国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继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之后,布局安徽的又一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安徽合肥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一同成为国家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标志着合肥乃至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力量。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其任务就是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大科学装置。”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科学中心将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汇集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从而产生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和变革性技术。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交叉前沿领域,以基础研究为核心,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同时,以人才引育为关键,发挥高校院所集聚优势,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研发团队和一流科研机构群;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利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在科研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激发创新活力;以成果转化为拓展,催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从科学、技术到产业创新体系,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国家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建设任务涉及四个方面28个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关键抓手,也是集聚人才的先决条件。”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项目共28个,其中建成3个、新建17个、谋划8个。据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涉及四个方面,分别为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双一流”大学和学科。

在国家实验室方面,国家科学中心正在建设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作为实验室的承载主体。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聚焦先进核能、煤炭、可再生能源等三大领域,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谋划争创能源国家实验室,为解决人类能源中长期发展问题提供战略支撑。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解决聚变堆从实验到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开展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预研,集中提升已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性能。

在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方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聚焦未来信息、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等重大创新领域,实现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信息五大一级学科之间大跨度的整合。由中科大、科大讯飞、哈工大机器人国际研究院共同建设的人工智能平台,将突破类脑智能技术及其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离子医学中心充分利用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建设中的粒子加速和低温技术,开展先进超导质子治疗装置的验证和国产化研制。

在“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方面,中科大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依托“工程管理与智能制造”学科群及“电气工程”等优势方向,布局建设一流学科;安徽大学将重点建设“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群。

推进举措“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后,安徽省提出‘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做到‘三聚焦、三着力\’。”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聚焦组织保障,着力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安徽省联合中科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个国家部委和单位成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作为省部层面的领导决策机制。今年2月23日,10个国家部委和单位共聚安徽,共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展。同时,成立由33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重大问题咨询决策机构。

聚焦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政策支持力度。“项目扎实推进,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持。”该负责人说,国家科学中心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9个涉及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政策文件,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承诺省内以不低于国家投入的配套资金,支持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省市优先保障国家科学中心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将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试验田\’。”

聚焦开放合作,着力汇聚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中科院专门出台《关于参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与教育部签订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战略协议,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和设施在安徽落地等6个方面开展合作。同时,计划与中电科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建重大科技项目、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此外,还在协商与国家自然基金委成立联合基金,支持青年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自由探索。

·本报记者 许超众·

■新 闻 链 接

■建设成果

2017年5月3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2017年7月3日,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实现百秒量级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2017年9月,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

2017年11月,中科大参与研制的“悟空”号卫星,发现反常电子信号,引起世界关注。

2018年2月,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场强达到42.9T,年内有望提升至45T。

4月23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38研究所发布“魂芯二号A”,其实际运算性能达到业界同类产品最优。

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发现新型催化剂可把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

5月9日,我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成功发射,搭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三台载荷。

■专家声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基础研究引领未来发展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指导思想就是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科学中心将聚焦信息、能源、环境、健康四大领域,致力于构建‘2+8+N+3’多层次创新体系。所谓\‘2’,是指争创两个国家实验室,\‘8’是指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N’是指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3’是指建设3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

■项目签约

此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学者创新创业论坛共引进人才11人,签约项目13个。其中,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安徽(合肥)侨梦苑等相关单位都有人才引进。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研究院、安徽未名生物经济集团有限公司等分别与合肥辩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团队、合肥极元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约。

新闻推荐

“六大基地”为省城插上腾飞翅膀合肥“三重一创”建设效果显著 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鼓励创新

合肥“三重一创”建设效果显著 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鼓励创新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放百年眼光 集全省之力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