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晨:石油地下勘探介质构造成像研究 期待能来合肥进行科研工作
辽宁鞍山的唐晨,2005年在吉林大学读本科。大学毕业之后,唐晨到美国读博士,主要从事石油地下勘探介质构造成像方面的研究。今年,唐晨通过博士答辩。虽然在美国拿到了很多offer,但是他更想回到祖国发展。
“我有一些同学在中国科大读硕士、博士,对学校的评价都很不错,所以我就一直想来到中国科大,系统地了解一下,希望能在这里进行科研工作。”唐晨介绍,在美国,中国科大毕业生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力量雄厚,有着很好的美誉度。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现在国内的环境、提供的待遇、发展前景等都远远超过了国外水平,回国发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唐晨说。
第二次来合肥,唐晨对合肥的印象很好,觉得合肥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更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合肥有很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更有国家大科学装置,适合做科研,而且交通也很发达,这些都是我们非常中意的地方。”
刘晚生:美国新泽西知识产权律师 合肥发展太快,路都不认识了
刘晚生来自美国新泽西,目前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名帮助中国公司去美国发展的律师。他是安徽安庆人,中国科大是他的母校,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他都是在中国科大度过的,对中国科大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刘晚生在中国科大学习的时候,读的是应用化学专业。“我是1982年开始在中国科大求学,中国科大的学风让我受益匪浅。”刘晚生介绍,“毕业30年的时候,我回到母校,惊讶地发现,黄山路发生了大变样,从东区到西区的路都找不到,发展真的太快了!”
从应用化学系毕业,再出国留学,刘晚生先在知名制药公司工作过,后来又攻读了法学博士,并进入律所成为一名律师,职业生涯丰富多彩。这一切,他认为得益于当初学校对他的培养。
刘晚生说,中国科大毕业生在海外有着极高的口碑和声誉,中国科大美国校友会已经有500多人参加,他目前还担任校友会的法律顾问。“中国科大的学风好,治学严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外,同行也非常认同中国科大毕业生,我们这些中国科大人都是以此为荣的。”
陈翔洁: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 合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的陈翔洁,开始学的是土木工程。到英国诺丁汉大学后,陈翔洁的研究方向改为能源和建筑节能,并取得博士学位。对于专业方面的变化,陈翔洁坦言,换专业凭的是兴趣,她喜欢“挑战”。
陈翔洁对合肥的建筑和地铁大加赞赏:“合肥南站建设得很好,地铁非常便捷。”
她希望,这次来合肥,能够在低碳建筑方面有所收获。她说:“合肥招才引智的力度非常大,这次回国走一走,触动很大。合肥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觉得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储晓勇:奥地利某实验室博士后 愿为母校和家乡奉献才智
从奥地利回到母校参加墨子论坛,储晓勇感觉很开心。他说,中国科大见证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储晓勇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祖籍亳州,本科在中国科大就读;2007年以后,他开始了海外求学之路。他对中国科大既宽松又严谨的学术研究氛围,非常熟悉和留恋。
从瑞典到比利时再到奥地利,储晓勇在欧洲多个国家留学、工作,目前是奥地利一家实验室的博士后,主攻物理学、宇宙学等方向。“中国科大科研氛围很好,给人的感觉很舒适,是青年科学家发展的沃土。”
储晓勇说,因为家在安徽,这些年他每次回合肥,感觉都不一样。“合肥的发展变化非常大。去年来合肥,我还坐了地铁,感觉不错。”储晓勇说,见证了合肥的发展变化,他希望能回到家乡,为母校和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才智。
吕凡超:美国杜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 脚下这方热土处处朝气蓬勃
毕业于中国科大的吕凡超,是山东人,性情豪爽。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研究领域是大气监测,比如对大气污染等气象灾害的预警和监控,这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
吕凡超坦言,自己在合肥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对中国科大有着极深的感情。对未来的打算,他说:“虽然我在国外,但通过平日里和同学联系,知道合肥当前正在迅速崛起,处于一个上升期,对人才的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形成了人才磁场效应,我周围的很多同事都慕名前来。”
吕凡超笑着说,这次回到合肥,感受到脚下这方热土,处处都是一派朝气蓬勃的气象,他对回中国科大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本报记者 李想 宋炎骏·
新闻推荐
四川九牛VS合肥桂冠4月14日15:00自贡南湖体育中心八天三赛远征四川合肥桂冠迎来艰巨考验刚刚在足协杯赛中赢球的合肥桂冠队又将在联赛中迎来考验。本周六,中乙联赛南区第三轮将正式打响,本赛季...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