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1日,127/8次列车首趟开行,图为乘务员列队准备上车
○乘务组推出“红丝带”服务举措,图为乘务员赵明在用红丝带为旅客行李作标记
○T64次列车举行新春晚会
○上世纪90年代,列车长孙颖新、段明辉邀请老车长梁素珍进行传帮带,图为示范倒水作业
○2002年乘务员在列车旁留影
○40周年纪念活动
4月10日,合肥南站首次开行去往北京的“复兴号”,进京时间不到4个小时。
40年前的4月1日,合肥首开直达北京的列车,那时从合肥到北京最快需要18个小时30分钟。
40年里,车次在变、车型在变、进京时间不断缩短,但始终不变的是这趟列车的“魂”。
“明星列车”成推介安徽窗口
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合肥至北京T63/4次列车的前身,127/8次列车的开行,结束了安徽省会合肥没有直达北京列车的历史。在千里铁道线上,她犹如一条纽带,把安徽与首都北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黄梅戏、徽菜……浓浓的徽派文化元素洋溢在车厢之中,让家乡人更感亲切,也成为推介安徽的窗口。上世纪80年代,这趟“明星列车”成为安徽在京从事保姆、建筑等工作的劳务人员进京北上、出关、政务和商务的首选交通工具。根据务工人员需求,列车推出“列车广播点家乡戏”“餐车供应徽菜系列”等“徽派”特色的服务,深受旅客欢迎。
40年来,这趟“明星列车”安全运行14600天,输送旅客超过4380万人次;收得旅客来信、来电表扬34000余件,收到锦旗800余面,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勉励。
薪火相传成就客运段人才摇篮
40年,车次在变、车型在变,乘务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终不变的是这趟车的“魂”,是一代代乘务员从未改变的拼搏奉献精神。
现年76岁的原车队长李正良回忆当年仍感慨万分。当时合肥至蚌埠区间,还是蒸汽机车牵引,车体清洁特别难,列车设施设备简陋,全程停靠26个车站、运行18个小时30分钟。而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多荣誉,靠的是一种奉献拼搏的精神。原乘务员苏士忠介绍,过去运能特别紧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趟列车常年客流量大、车票紧俏。但那时干得越苦越累心里却越甜,要是工作没有干好,心里愧疚得不行。
“每次上车都像到家的感觉,很亲切。”被誉为“中国阿甘”段诗闻的妈妈张霞回忆说,当年带着段诗闻进京求医,经常买不到卧铺票,乘务员都会主动让出自己休息的铺位,为他们娘俩解决难题。多年来,他们和乘务员成了好朋友。
正是在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下,这趟车成为合肥客运段的人才摇篮。在职工眼中,这是一趟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列车,都以加入这个集体为荣。这些年,从“明星列车”走出了60多名管理干部,多人走上站段主要负责人岗位。如今,新入路大学生早期培养,都是在这趟列车上先跟班见习、多岗位锻炼,接受传统教育和精神洗礼,促使成长成才。
25载红旗不倒旗帜飘扬
从1993年这趟车首次被原铁道部命名为“红旗列车”到如今,已经连续25年保持“红旗列车”称号。2000年被铁道部确定为全路43趟精品列车之一,始终红旗不倒,旗帜飘扬。
“1978年4月,列车开行时,车上条件不好。”回想起当初的列车条件,原列车长张葆华至今记忆犹新:那时,车厢内冬天烧煤炉取暖,天气冷了都将自己的棉衣给旅客当被子盖。为了给旅客尽最大可能创造好的旅行环境、最大限度提供好的服务,他们始终朝着超一流的目标迈进。其间开展的“红旗车厢”竞赛活动,在全路范围内广泛推广。每趟车对列车始发作业、全程列车卫生和旅客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考评,评出一节红旗车厢、一节优胜车厢,旅客都是积极参与其中,纷纷为本车厢叫好。
这趟列车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巾帼建功示范岗”、安徽省“文明列车”等殊荣。针对客流高峰期,车厢普遍满员,为方便“妈妈”旅客途中哺乳,乘务员们在每节硬卧车厢的乘务室挂上布帘,开辟了临时私密空间。同时,他们制作专门标识牌挂在醒目位置,提醒重点旅客可以随时使用。如今,列车全程运行11小时43分,夜间行车时间较长。他们从细节入手,在每节卧铺车厢配备了软底布鞋,乘务员夜间作业一律换鞋走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
诉不尽四十载芳华浓浓情
合京车队党总支书记章胜林: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如何更好地发扬前辈敬业、精业、勤业的奉献拼搏精神,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旅客谭峰:长大头一次上北京,来回都坐的T63/4。那年我18岁,从此记住了安徽与首都北京有一趟列车联接着你我他。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个去北方上大学女孩,是我第一个女朋友,也是现在的孩子妈妈。儿子考上天津的大学,我们也是坐T63/4送他到天津。为T63/4四十华诞点赞。献上小诗一首:列车芳华四十载,T63/4上两代情。三八红旗传下去,为民服务心中记。改革道上争朝夕,复兴路上创新绩。
职工网友洲小宝:曾经的K63/4承载着我满满的回忆,庆幸自己曾是其中一员,有欢乐有泪水有永不磨灭的记忆。看着图片中近二十年前的我,感慨万千,感谢客运段对我的培养,才能让我茁壮成长!郭登广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王伟/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1日,记者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获悉,日前,由该院建造的亚洲最大的“多灾难要素耦合作用大尺度实验平台”项目已基本完成配套工程,预计2019年年底投入运行。据介绍,该平台通过研制搭...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