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特教学生表演舞蹈《金孔雀》。 蚌四小的“轮滑小将”亮相特奥会。 有趣的生活语文课。 有用的生活适应课。 新闻回顾 12名“折翼天使”特奥会上揽金10枚 “你好……”简单的两个字,对于今年11岁的王琦琦(化名)来说却无比艰难。作为一名“智力低下”的适龄儿童,她却在刚刚结束的2017全国特奥轮滑比赛中拿到了“大满贯”,摘得1金1银1铜的好成绩。作为瑶海区唯一一所设特教班的义务教育学校,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学内设的两个特教班有30多个孩子,这次派出12位选手代表安徽省参赛,共摘得10金10银15铜的优异成绩。 “你好,请问你需要什么?”面对导购员的提问,12岁的龙龙(化名)有点羞怯,他支支吾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对方不能理解时,他着急地开始用手和脚比划起来,反复地“沟通”和“比猜”后,他终于在导购员的引导下找到了要买的餐巾纸。这是蚌四小特教班模拟课堂中的一个场景,孩子们当顾客、家长做导购、老师当收银员,整个教室被布置成了一个迷你的超市,摆满了各类生活用品。这节课堂上,孩子们的任务就是根据需求“买买买”。 踩着轮滑奔跑与特奥国家队并肩较量 一声枪响,11岁的琦琦(化名)应声率先冲出了赛道,戴着头盔踩着“风火轮”的她从妈妈身边滑过,“没有了几年前的惊慌与害怕,她现在已经变得勇敢了许多,练轮滑的时候,她看上去特别专注、特别开心。” 2017年10月26日,由中国残联、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全国特奥轮滑比赛在四川眉山拉开帷幕。特奥会是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称,是专门为智能低下、言语不清的神经和精神障碍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儿童举办的国际性运动竞赛活动。 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学的12名特教孩子代表安徽省出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进行比拼。“刚去的时候,感觉我们的孩子又小又弱,毕竟是全国的权威赛事,有许多特奥国家队的选手参赛,还有一些地方选手年龄都将近二十岁了。”蚌四小校长凌晓东说能让孩子们从学校走出去,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比赛,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是很好的事情。 “他们简直是一匹匹‘黑马\’!”特教班班主任唐红玲说,30多个孩子参加了三个月的集中训练,不少孩子已能熟练掌握轮滑运动,一个单调的动作,每名队员得反复做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每个队员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都很认真。 没想到的是,12个选手最终摘得了10金10银15铜的优异成绩。凌晓东说,比赛的一周时间,最让他难忘的是孩子们领奖的时刻,“他们站在领奖台上,笑容天真又灿烂。” 开设体育特训,在运动赛场上寻找自信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蚌四小特教班的孩子而言,能在全国特奥轮滑大赛中崭露头角,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每个特教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或者锻炼,至少能够达到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生活自理得需要一些基础前提,比如有一定的身体协调性。”凌晓东说,自从1988年蚌四小成为合肥市第一批特教学校后,学校一直致力于用简单的体育锻炼来训练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的缺陷。“从最初的田径、乒乓球、羽毛球,到前几年增加的轮滑,特教老师们从一个个最基本的动作教起,以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弥补孩子们的感统能力。” “目前学校在册的特教生有50多个,长期来学校上课的有30多人,有专业特教老师6人。”唐红玲已经在特教岗位上工作了11年,在她的班级学生都是中重度智力障碍,还有个别孩子伴有多重残疾和自闭症倾向。“教孩子们基本的体育锻炼其实很重要,反复训练能让他们的肢体更加协调,手脚更加灵活。” “这次的比赛琦琦特别开心,她把自己在比赛中获得的5块奖牌都挂在了脖子上,那骄傲的神情我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琦琦妈妈说,4年前,8岁的琦琦开始上蚌四小的特教班,患有自闭症的她无法与人交流,“从来不说话,还特别胆小,身边稍微有点声响都会吓一大跳,更何况是比赛前的鸣枪。”琦琦妈妈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听到鸣枪后的琦琦被吓哭的情景。“在蚌四小的4年学习生活让她长大了,我很庆幸她能够喜欢轮滑,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快乐。” 为了帮助特教孩子更系统地进行运动与锻炼,蚌四小还编写了特教校本课程《运动与健康》。因为一直坚持特奥训练,蚌四小成为了全省特奥训练基地,据悉,今年上半年即将举办的合肥市特奥会也将在蚌四小举办。“我们相信,在熟悉的场地进行体育比赛,孩子们肯定能发挥得更棒。” 开办蚂蚁银行,在学校里模拟日常生活 培智学生识记慢、遗忘快、坐不住等问题行为层出不穷,凌晓东说,特教老师总是想方法,变花样,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带着家长和孩子在教室里模拟日常生活,比如购物、烧菜、做手工、做家务。为了让这些活动看上去更加的顺利成章,特教老师还合计着开办了一个“虚拟”银行——蚂蚁银行。虚拟币是特教班的“通用货币”,孩子们可以用来支付,老师们可以用来做奖励。 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特教老师们还挖空心思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带着全班孩子到超市、公园、餐厅学习购物、与人交流。这些生动的课堂既增加了孩子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也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更提高了家长和孩子们自信、勇敢面对生活的决心。 除了正常上课的30多名孩子之外,学校还有一批特殊的特教生,他们有的需要家长送学上门,有的病症更为严重的则需要老师送教上门。“只要学籍在蚌四小,孩子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们。”这几年,蚌四小老师们的送教脚步走遍了全区,甚至跑到了大蜀山脚下,“送教活动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几乎全校的老师都参与,一名特教老师搭配一名普通教师。” 开展融合教学阳光坦然面对学习生活 深藏在居民巷子中的蚌四小,却一直在践行着悦纳教育。“不仅仅是特教班,我们学校有50%的孩子是随迁子女,还有不少孩子是少数民族。”蚌四小副校长刘静说,坚持普教和特教相融合的悦纳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特教班孩子的家长由于孩子的“与众不同”,他们虽然生活在大众生活圈子之中,但却经常游离在普通人的生活圈子以外。唐红玲说,一些不可避免的差别、对比,让家长心里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他们脆弱、敏感,找不到自己的生活圈子。 如何让这一部分特殊群体阳光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一直是蚌四小全体老师所思考的一个问题。特教班规定每个星期两天的亲子活动不能少,特教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爱,“他们需要融入集体生活,所以学校没有刻意地将特教班与普教班进行隔离。我们会引导鼓励特教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比如大课间的课间操,我们会鼓励一些有能力的特教孩子走进普通班进行听课。”刘静说,文化课程对他们而言可能有难度,但孩子们还是很喜欢参加一些绘画课、音乐课的。一方面是要让特教生勇敢地直面学习生活,同时也要让普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特教孩子。悦纳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为了让特教老师有更多的思索和感悟,我们的特教老师也会兼职带普教班的课,普教老师也会通过各种活动课程等走进特教班。” 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蚌四小的老师们总是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比如说唐红玲老师,为了激发特教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唐红玲自创了“手势”记忆法,补偿智力障碍孩子识记困难的缺陷,开发他们视觉和动作记忆方面的潜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年下来,班上有八个孩子掌握了1000多个常用字认读(书写较弱),一般的阅读基本没问题。2017年6月,唐红玲班上一名孩子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笔试和面试双重考核,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特教班创编的舞蹈《可爱的小娃娃》登上了安徽大剧院的舞台,参加了瑶海区迎六一文艺汇演,获得了一致好评。许多孩子又因为特奥成为了全国冠军。 “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天使\’。”在蚌四小老师的心中,特教孩子是可爱的,他们始终相信,“折翼天使”也能飞得更高更远。 晨报记者 汪红霞 新闻推荐 考试满分由55分调整为60分,计入中考总分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