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合肥港码头上一片繁忙,往来的巨轮装载着我区通江达海梦,带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开放与活力;高楼林立的滨湖新区,错落的金融园区内,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纷纷上演“精彩好戏”,触动着全国金融的神经……
刚刚落幕的春运显示,安徽已从劳务输出省转为劳务输入省。华拓金服研发中心的杨振正是春运大军中的一员。两年前,他从老家吉林长春只身来到包河。虽然之前从未到过这里,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城市发展巨大的潜力还是吸引了他。两年后,绿树成荫的城市公园、陆续开放的购物中心,让他惊叹于这座现代化新城的舒适和便捷。
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之一,华拓金服为诸多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提供技术支持。2016年4月正式落户我区,入驻1年即实现了税收翻一番的快速增长,合肥基地更从400名坐席,成长为拥有50名研发、2500名坐席的团队。这一数字在今年底预计还将攀升至5000人。
业务飞速扩张的华拓金服是包河金融产业大步向前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区全力推动“五大平台”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引得行业龙头竞相落地。沿徽州大道一路向南,合肥金融港、云谷金融城、中国银行总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合肥)后台中心……独一无二的平台和基地建设,为包河金融产业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一片荒地到如今全国不可或缺的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十年,滨湖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3家总行级机构入住的金融后台基地,总投资超过2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金融业正在不断刷新包河经济的版图。2017年底,我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8亿元,在三次产业中占比达7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15.7%,金融税收15.4亿元,对财政贡献度达到11.24%,同比增长165%。深化金融产业创新,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加速升级,全区金融产业“含金量”不断提升。据统计,全区已有各类金融机构400余家,浙商银行、上海拍拍贷、深圳通联金融等一批优质机构先后加入包河金融“朋友圈”。此外,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的滨湖金融小镇,依托中科大金融研究院建设,将成为“科学家+金融家+艺术家”独具魅力的产业特色小镇,进一步打造绿色金融创新发源地。
金融发展势头正盛,包河姿态却放的更低。在区财政局局长周明洁看来,金融,是为产业服务的金融,最终要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如何让全区“10万+”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动?推进财政金融改革,组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与全国知名创新投资企业、私募基金合作。同时,扶持产业政策瞄准企业痛点,“1+6”产业政策改为一季度一兑现;互联网+政务”实现“愉快办事、一次就好”;从工商注册端、纳税端、行政审批缴费端、众创空间平台端“四个端口”,为企业分类建档、精准推送,惠及企业近5000家;大数字资源局挂牌,探索金融数据联盟下共享共赢……一项项举措落地有声,翻开2017年包河区政策兑现名录,以创意文化、新能源汽车两个省级战新基地为引领,安达创展、巨一自动化、锐能科技、和君纵达等一批文化旅游、新能源、数字信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榜上有名。
“扶持企业上市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点。”周明洁介绍,去年我区出台“包河区百企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筛选100家优质企业,建立资源库,引入券商、律师、会计等专业服务团队,跟踪服务、分类指导,实现“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周明洁为企业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企业能在包河上市,可享受到三级政策叠加起来500万元,挂牌成功还可以拿到225万元。“政府要甘做‘店小二\’,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棋至中盘,未来可期。未来五年,我区计划实施“1121工程”。即,实现金融机构数量、级别在四个城区中保持第一位,金融从业者人数达到10万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新设立各类金融企业100家以上。以“打造区域性金融集聚中心和省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产业生态圈”为目标,包河金融2.0时代已然到来。
洪婉清王鹤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3日上午,全区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在区政务中心大礼堂举行。徐静平、陈伟、曹佑华、谭峰、张旭生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区人武部部长,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庐阳分局主要负责人,区直各部门班子成...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