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同时指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在全国人大代表程鼎看来,作为固体废弃物产生大户,钢铁行业重任在肩,加强钢渣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迫在眉睫。
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约8.3亿吨,产生固废接近5亿吨,约占全国工业固废产生总量的18%,主要包括高炉渣、钢渣、冶金尘泥等,其中最难利用的大宗冶金固废为钢渣,产生量约1亿吨/年。
程鼎告诉记者,我国的很多钢铁企业在钢渣外部综合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部分工程上成功试用,但一直很难大范围推广应用,主要原因在于,钢渣外部综合利用涉及道路、建材、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行业壁垒的阻碍作用明显。另外,钢渣本身价值不高,计入运输成本后,综合利用半径受到限制,受地域性影响较大。
2011年国家颁布的《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要“发展钢铁渣在路面基层材料、采矿充填胶凝材料及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实现钢铁渣集约化、规模化综合利用。”但到目前为止,钢渣在道路、建材等大规模利用方面仍没有取得明显突破。
“仅算经济账,钢渣综合利用很难做到有利可图,但我国钢铁行业规模巨大,钢渣以每年近亿吨的量不断积累,从长远看,大力推动钢渣综合利用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此,程鼎建议国家加强行业间的组织协调,制定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大力推进钢渣进入钢铁企业外部综合利用。制定钢渣外部综合利用的推进目标,逐步将钢渣外部综合利用纳入国家环保督查范围,从国家层面督导钢渣外部综合利用的推进进程。
同时,加大钢渣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投入,在国家层面设立钢渣资源化处理及大宗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研发专项资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钢渣处理及利用专项研究,提高钢渣自身质量的稳定性并拓展钢渣综合利用新途径。
此外,加大钢渣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钢渣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提高钢渣资源化处理整体水平及在不同行业综合利用的规范性。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小学生公厕“扶老”护送其回家当时老太太跌倒爬不起来 几名小学生伸出援手感动其家人
当时老太太跌倒爬不起来 几名小学生伸出援手感动其家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